首页 > 重庆 > 正文
看效果·群众身边看变化 | 羡慕李子柒?重庆这对80岁夫妇的庭院也花香四溢
12-17 23:26:4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当下,新晋网红李子柒勾起了无数人对山水田园的生活向往。其实,如今的乡村确实因为人居环境改造和乡村振兴的实施,越来越展现出它恬静、美好、闲适的魅力,比如永川板桥镇通明村。

陈永政和杨世秀夫妇都已年过八十,这对老农民如今的生活却让不少城里人艳羡。

满院子的花花草草、三两只小狗、整洁清爽的庭院,定期到账的稳定收入,加上“晨起闻鸡鸣,夜归有鸟声”,这不正是无数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吗?

近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就来到了这对老夫妇家,听他们摆一摆乡村振兴与环境整治的利好。

要是你春天来,好看得很

12月16日下午,当记者见到板桥镇通明村村民陈永政和杨世秀夫妇时,老两口正在院落旁的几棵柑橘树前忙着攀折。

顺着一条竹林幽蔽的青石板路往上走,是两位老人砖土结构的宅院——三两只小狗在庭院里欢快奔跑,整个庭院除了一堆码放整齐的柴火,房前院后看不到一点垃圾,非但如此,三只用于分类的垃圾桶,也归置在庭院一角。

“要是你春天里来,这些花开繁了,好看得很!”随着80岁女主人杨世秀的声音望去,纵然在冬日里,非洲菊、满天星、鸡冠花、三角梅……也竞相争妍。

81岁的陈永政告诉记者,老两口主要靠饲养鸡鸭和山羊过活,由于饲养家畜,房前屋后满是粪便,不时散发出臭味。去年,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村里产业转移为发展花椒种植,他们也告别了养鸡喂鸭的日子,通过流转土地的保底收入和花椒上市的分红,收入不但不比从前少,自己也有了时间和精力来打理庭院,一年多下来,就有了这满是花香的庭院。

就这一年多,板桥河变了

长达19公里的板桥河,也是永川区板桥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来的一大成果。

站在板桥河边,只见清清河水缓缓流动,与近旁的稻田相得益彰。

“要是在以前,我们连过路都要捂着鼻子。”板桥镇通明村村民唐道琼告诉记者,过去畜禽和鱼类养殖是主业,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缺乏统规统管的养殖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让原本清新美丽的乡村异味四散,板桥河也成为一条“臭水河”。

就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板桥河变了。

永川区板桥镇副镇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主任尚东川介绍,过去,板桥河水质长期处于5类水标准,经过一年多整治,现在监测的水质情况已保持在3类标准。

“首先,我们对常年积累下来的固废垃圾进行了清理,整个板桥河流域清理垃圾上万吨。”尚东川说,与此同时,镇里还规定,板桥河流域500米范围内为禁养区,500米范围外的适养区,也要求达到排放标准。镇里还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杜绝了乱倒现象。

就在记者采访的间隙,还有村民主动找到尚东川,提出要一些垃圾桶,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

荒坝变广场,通明村请你去耍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修好了、环境美了、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尚东川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这一年多来的变化。

在板桥镇通明村,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整洁干净,道路两旁还不时有花坛点缀。据了解,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该镇组建起多达200多人的队伍,对道路和生活环境进行日常维护。

“原来这里是一块乱石丛生的荒坝,现在成了村民们集中活动的广场。”板桥镇通明村村委会主任李治华告诉记者,广场集村民活动、政策宣传、村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栽种的上百种花木,还成为连接附近好几家乡村民宿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新建的一座无害化厕所,更是为附近200多位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据李治华介绍,通明村全村2788名村民中,过去以饲养家畜为生的占一大半,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后,路修好了、环境美了,产业也发生了转移,目前,除了年产数百吨的花椒这一经济作物,全村还生产柑橘、柚子、李子等瓜果。同时,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变,不少投资商也开始频频与村里对接,准备到这里发展乡村旅游。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翰书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