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时光骑着白马,从我们眼前飞驰而过。
往前看,2020年近在咫尺。
回首时,2019年依然触手可及。
那些马蹄留下的印记,飞驰时溅起的尘埃,都将成为2019年的故事。
或是换灯人在城市间的身影,或是护林员在深山里的背影,或是无声世界里的欢歌,或是漫长黑夜里的光亮……
不同照片,不同故事,给2019年划上一个句号,给2020年传递一份能量。
最接近灯光的那一抹橘色
年关将近之时,正是赏灯之时。
越夜越美丽的重庆,最接近灯光的人,不是街头巷尾赏灯的游客,而是那一抹抢眼的橘色。
天冷风凉,高处不胜寒,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的拱桥上,换灯工人匍匐身形,专注工作,为元旦、春节的灯火做准备。
欢乐的节庆氛围里,大多数人沉醉于山城夜景,他们却在灯亮之前悄然退场。
灯火点亮夜晚,璀璨照耀城市,他们在灯光之外,却是最接近灯光的人。
把青春交给白马山的“林三代”
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在45岁刘春涛的世界里,这不是浪漫,而是日常。
在大雪封山的正月,一个人简单的过年。在45岁刘春涛的世界里,这不是隐居,而是必须。
从18岁到45岁,刘春涛过年都是在林场,自从拿起“林三代”的接力棒,他便没有在家团过一次年。
一晃27载春秋过去,青春远去,皱纹渐起,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成为了丈夫和父亲。
不变的是他护林员的身份,不变的是他守山护林的职责,不变的是这一片茂密的白马山。
舍弃自己的人生选择权,他为乡村孩子铺路35年
60岁的乡村教师陈申福,在2019年走完了他的教师生涯,在秦巴山区城口县仓房村,他以老师的身份待了35年。
上世纪80年代的仓房村,九成以上的村民是文盲,不少人因为长期无人交流,竟不大会说话,“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
35年里,陈申福克服了生活里种种难题,始终坚守仓房村,教了300多个学生,培养出12个大学生,把当地“愚人村”的帽子摘掉了。
也许在旁人看来,他是舍弃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才换来孩子们更多的人生方向,但值不值得,旁人无法评说。
用手谱就无声世界欢歌,她架起听障群体之间的沟通桥梁
比起60岁的乡村教师陈申福,郑璇是一名更为特殊的老师,她的教学对象是听障群体,她让失聪人感知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职业,源于“传奇”的人生经历。
两岁时郑璇因意外失聪,在父母的训练下,奇迹般地学会了口语,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复旦大学。
择业时,郑璇义无反顾选择了当老师,特别的成长经历,让她对聋人有着一份特殊的关爱。
在科研与教学之余,郑璇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务和回报社会,手语普法视频、《我和我的祖国》手语MV……
郑璇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奉献在无限的聋人事业中,架起聋人群体和听人群体沟通的桥梁。
摒弃自卑,残疾人靠一双力臂改变人生
小儿麻痹症,让唐自强12岁才开始上小学,读完初中便辍学了,自卑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埋下。
但老天是公平的,虽然行走不便,但是手臂有力,体育为他的人生开了一扇窗。
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后,唐自强尝试过卧推举重,靠着日复一日的训练,打破了“不是举重苗子”的魔咒,卧举曾突破200公斤。
但命运总爱在人一帆风顺的时候,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意外,本想冲击第九届全国残运会的他,却在关键时刻遇到伤病,整整一年无法训练,憾失金牌。
正在人生意志消沉之时,他靠着一双力臂,随手将铁饼掷出了20多米远,赢得铁饼以及标枪铅球项目。
如今,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唐自强依然在轮椅上奋力拼搏,一如他的名字——自强!
无畏前行,断手青年用双臂“夹”出脱贫路
就是靠着这样一双臂,年轻小伙宿祖兵,在贫困山区闯出了一片天地。
2008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让宿祖兵双手前臂被截断,但失去灵活的双手,并不意味着失去生活的希望。
种植烤烟、修建牛棚、翻地、起垄、覆膜、育苗、打扫圈舍、饲料加工、添加饲料,这些农活都靠一双没有手的臂完成。
这双断臂上留下的一道道划痕,都是这个断手青年人生的“勋章”。
没有双手,依靠双臂也可以摆脱贫困。
命运无情,只要坚强定能撑起一个家。
无法被阻止的追梦脚步,视障学生黑暗里苦求“光明”
在备受关注的高考大军的另一侧,一群寒窗苦读十年的视障学生,也在苦苦追寻自己的“大学梦”。
他们大多视力受损,一小部分甚至全盲,有的可以借助仪器看清书本,有的只能把手当做眼睛,用手来“读”一个个字、一道道题。
相比普通学生,他们的求学路更为艰辛,但他们从不缺追梦的勇气。
也许,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缤纷,但谁说他们没有看得见的未来。
背离繁华城市,他们用青春换来乡亲们的健康
多少人一生梦想逃离大山,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而他们却与繁华城市背向而驰,在泥泞坎坷的乡路上奔忙。
作为乡村医生群体中的一员,王业毕已经在巫溪县茶山村驻留了17年。
一辆摩托,一个药箱,一颗关爱之心,让这位把青春奉献于此的村医,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茶山村崎岖陡峭,王业毕17年换了4辆摩托车,不曾换的是这份事关百姓的工作。
也曾有几份薪酬更高的工作,向王业毕抛出过橄榄枝,但他都一一拒绝了,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村医,“不能离开,也离不开了。”
与王业毕一样,多少村医将青春奉献给山村,甚至一辈子行走在高山深谷,不为别的,就为一方百姓健康。
也许,他们天生受难,但是,他们始终坚韧。
也许,他们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他们仍选择为别人奔忙。
在巴渝大地上,这样的故事时时都在上演,故事里的主角从没选择放弃。
今天,为他们点赞!
原标题:今天,为他们点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