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年初四。晚上6点,荣昌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刘恩丽走出区应急中心疑似患者集中救治点的大门。从本月19日进入发热门诊开始24小时倒班工作起,她已工作10天;从进入新型肺炎疫情防治一线工作算起,也已整整5天。“睡得最早的一天,是凌晨两点睡的。”刘恩丽扳着手指算了算,“每天大概能睡2到3个小时。”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荣昌区人民医院在南部新区应急中心成立了疑似患者集中救治点,同时成立防控工作临时党小组。“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党员刘恩丽义不容辞承担起了组长的职责,“我必须第一个去!”对刘恩丽来说,做这个决定不需要任何心理准备,因为:从应急中心的筹备到成立,从设备物资的申请、购买到安装、调试,没有人比她更熟悉情况。
刘恩丽跟家里说了春节无休的安排,丈夫很支持,但从重庆主城回家过寒假的儿子,寒假过半还没见着妈妈。刘恩丽脱不了身,在电话这头哽咽着跟儿子解释,“妈妈是护士,现在必须冲在前面。”
在应急中心疑似患者集中救治点,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刘恩丽:疑似病人的采样、送样,专家诊治组治疗方案的传递,病人动态信息的报送;为治疗需要和后勤保障协调物资,等等。“一天下来,要接打上百个电话。”在刘恩丽1月27日的工作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护士工作要点8条”、“清洁过程须知4条”、“医护共同防护措施4条”等各项工作要点。
虽然防护操作、标本采样、标本送样等相关流程,在之前的工作中都已培训过演练过,但进入应急中心后,刘恩丽和同事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在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等区域,如何穿脱隔离衣,又如何摆放鞋架……对于每一个工作细节,刘恩丽都高度认真、细致对待,“我们一直在摸索,不断在优化,目的只有一个:杜绝一切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没有确诊前,你不知道谁是被新型肺炎感染的病人。”对于未知疾病的恐惧,人人都会有,医护人员脱下白大褂也是普通人。刘恩丽压力很大,但更多的是担心,担心病人,担心同事,甚至是担心后勤工人。“但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会感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医务、工作人员安全,作为共产党员的刘恩丽和同事们一起临时设置了120医护驾防护用品脱卸区,脱卸流程图、路线标识、穿衣镜、浸泡桶、医疗废物桶等,并对医护驾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由于极度缺乏睡眠和高强度的工作,刘恩丽开始吃不下饭,进入应急中心前才买的新裤子,现在裤腰已经松了,刘恩丽笑着把拳头放到裤腰里,“同事们特别关心我,每天都监督我吃饭。”
大年初四晚上6点,刘恩丽的丈夫带着儿子在应急中心门口等着她下班回家。见面的瞬间,儿子竟然没认出妈妈,原来刘恩丽减掉了齐腰的长发,只为更好地好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清洁。“不准粘人哦……”刘恩丽对儿子轻声说,“后天,妈妈要回来继续战斗。”
通讯员 任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