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 别忘了这份“涉高考诈骗防范提醒”
挑灯夜战,伏案苦读,莘莘学子十年磨一剑,就是为了在高考金榜题名。学生和家长在其中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期望,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牟利,在考试、查分、志愿填报、录取等各个阶段,都可能存在着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随着全市高考结束,重庆九龙坡区警方为考生及家长整理了近年来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并详解应对方法,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套路一:虚假网址来查分,个人隐私保不住
去年6月15日,九龙坡区石桥铺派出所接到一男子孙某的报警电话,称自己手机一天接到来自不同号码的十几个骚扰电话、几十条骚扰短信,而且对方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实在不堪其扰,于是选择报警。
经过询问,孙某称最近就只在网上百度了高考查分网址,然后点进去按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手机号,之后查分显示错误,孙某就没管了,却没想到自己个人身份信息已经被泄露。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来发送虚假查分网址,在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下一步精准的电信诈骗。各位同学和家长谨记,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不可轻易相信“野鸡”网站。
套路二:内部指标在这里,只要给钱就可以
去年6月17日,九龙坡区华岩派出所接到一女子杨某报警,称自己得到中国矿业大学一招考老师黄某消息,杨某的孩子虽然差六十分,但通过内部指标缴纳二十万元即可入学。杨某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前途,便缴纳了三万元定金,后来听出中国矿业大学都已发放通知书,她打电话给官方一查,才发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往往自称是高校或招生部门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能通过关系弄到“内部指标”帮助考生入学,以此为由收取巨额介绍费或录取费。家长一旦付了钱,他们就逃之夭夭。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尤其是谎称交钱即可上军校、以特长生名义入读等,都是骗局。
套路三:高等教育种类多,普招成教分不清
犯罪分子常常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我国高校有上千所,高校命名方式大多是以地区命名,因此,一些高校的名称就会很相似,容易使人混淆。名称或许会有一两字之差,但高校实力和名气差距很大,含金量完全不同,家长和学生报考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填报志愿时,还要小心那些未经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审批,没有办学资质而私自招生办学的虚假大学。
警方提醒:充分了解所要填报的学校的专业,大多数高校里都设置有成人教育,不同于本、专科,这需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同时,填报学校时,要小心名字易混淆的学校,注意关注教育部、人民日报权威发布的虚假大学名单。
套路四: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钱财贼省事
去年6月25日,江苏丹阳一快递小哥收到14份装有上海应用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快递包裹,且送达每份通知书还会向签收人代收6元资料费给寄件人,顿生疑惑,于是报警。经鉴定,这些录取通知书均为伪造。据犯罪嫌疑人朱某交代,朱某通过到付的方式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其指定的银行账号,进而骗取钱财。广大考生们收到通知书时要仔细核对信息,检查上面的公章,必要时可以选择直接拨打学校电话证实。在收到自己从未填报志愿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更要高度警惕。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无论哪一种方式的诈骗,都会围绕一个“钱”字展开,凡是涉及转账、缴费的要求,一定要高度警惕。无论是查分、填报志愿都要通过官方网站,仔细核对填报学校的信息,区分普招还是成教,专科还是本科。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信息透露给他人。遇到招生疑难问题,应及时联系官方或其他正规渠道。要是遭遇了高考诈骗,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谭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