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电影大银幕带来的享受已经远离人们视线许久。7月12日,来自渝中区文旅委的消息,从7月17日开始,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展惠民电影展播活动,这次回到我们视线的,将不止是电影,而是人们阔别已久的一项“耍事”——露天电影。
文化宫露天电影
据悉,此次展播的电影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主题,从7月17日到8月14日,每周五晚上8点,包括《百团大战》、《太行山上》、《密战》等经典影片,将轮番登上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露天大银幕,只要天公作美,不下雨,市民只用戴上小板凳、花露水,就可免费观看。
说起露天电影,许多老重庆并不陌生,也对曾经的露天电影播放地——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心广场记忆犹新。来自渝中区文旅委的资料显示,整整52年不间断的放映,让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露天电影场成为了全国坚持时间最长的露天电影场所。
文化宫露天电影
1952—2004
52年的露天电影创下三个全国唯一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露天电影剧场正式开始启用,还要追溯到1952年的8月。为了让广大普通市民和改革开放后进城打工的人们能够“打上文化牙祭”,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心广场开始播放露天电影。
从那时起,这个露天电影院只要不下雨,基本上是天天晚上都放映。
那时到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的人,那时基本上都是城市市民,大多是渝中区的。也有一些自观音桥、沙坪坝、南岸的市民坐着轮渡,历经数次换乘专门赶到文化宫看一场露天电影。
从1952年到2004年,文化宫的露天电影整整播放了52年时间,也因为这份坚持,让文化宫露天电影成为了全国坚持时间最长的露天电影场所。
而这并不是文化宫露天电影创下的唯一一个全国之最。据资料记载,文化宫露天电影还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使用室内豪华座机放映电影的露天电影场。除此之外,还是唯一一个长时间坚持廉价收费的露天电影场,仅需购买一元的公园门票就可免费观看。
这样的坚持和惠民,让文化宫露天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成了火爆全重庆的文化娱乐场所。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四分钱门票
一场《卖花姑娘》门票收入达一千多元
当时前往文化宫观看露天电影的市民,经常把放映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此时的文化宫放映的露天电影片子是有选择的,都是好看的片子,看的人多,银幕正面有人看,反面也有人看。有些隔得远的观众,由于看不清电影演的是什么,顶多听个“响”,只能凭声音想象剧情的起伏转折……
后来,观影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个场地装不下了,文化宫还会选取相距一、两百米的露天舞台接着放映。
这样的“接力放电影”模式还引出过不少乐子,比如说中心广场机器坏了,耽误了时间,那露天舞台这边,放完一本,就要停下来等下一本送来。
当时的露天电影究竟有多么火爆,目前已经没有确切数据可以追溯。但是,来自渝中区文旅委的资料记载着这样的一场数据:文化宫当时的门票是普通票四分,工会会员票两分。像《卖花姑娘》这样的电影,一晚上的门票收入大约在一千三四百元。也就是说人数少也在三、四万人,这还不包括白天就进了宫占位子不出去的、没买票趁人多挤进去的、翻围墙进去的。
每到傍晚,文化宫三道门的票房窗口就排着几路长队,人们提着小板凳买票。门票很小,只有火柴盒的一半大。收的门票钱绝大多数是分、角币,硬币最多。为了便于清点,文化宫专门做了清点硬币的木盘。木盘上面刻有放置一分、两分、五分的长短大小不一的槽,卡满一槽就是五十枚或一百枚,用纸裹成一条。
直到2004年,文化宫露天电影终于结束了它52年的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关链接>>
放映表
7月17日:《夜袭》
7月24日:《太行山上》
7月31日:《密战》
8月7日:《江城1943》
8月14日:《红星闪耀中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