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来,由数代能工巧匠传承下来的大足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已成为巴渝传统工艺文化中最具光彩的代表作之一,与石刻、冬菜并称为“大足三宝”。
据记载,大足龙水小五金可追溯至晚唐,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伴而生,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晚唐“三川之乱”,催生大足冷兵器发端。唐代多使用的是戈、矛、刀、箭等冷兵器。公元892年,在黄巢农民军起义影响下,天下大乱。谨守臣节、忠于唐室的昌州诸军事(节度使)韦君靖“合置义军,屯兵数万”,招募义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雄踞昌州(大足龙岗山)自保。因为韦君靖率领的军队是义军队伍,不能享受国家军队待遇,因此,军队所需要的兵器及粮草,都必须自给自足。韦君靖发现,当时昌州紧邻的玉龙、永川、巴川(今铜梁)一带盛产铁矿,于是便组织人员火速运至水陆交通方便的龙水镇,招募能工巧匠昼夜赶制兵器。庞大的戈、矛、刀、箭需求,五金制造,便在龙水应运而生。至此,韦君靖开启了大足五金制造元年。
而且,大足石刻为龙水铁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让其声名远播。从两蜀到两宋,大足石刻鼎盛时期,僧侣云集,凿石用铁器很多,铁锤、铁锹、雕刻刀、斧子、铁锯、木工刨刀等匠作工具也随之兴起也推动了龙水铁器的兴盛。北塔宋刻第60号龛造像记:“大足县玉溪井住铁匠刘杰,施铁索一条重三十斤,并劝化另一‘铁作户’施舍铁索三条。”表明大足石刻所用铁具,一部分是来自铁匠们的捐赠。
而后,龙水五金的匠具及生活用具兴盛。到了清代,大足的小五金制作工艺已很成熟,形成“铁器十八行”,即已经分门别类进行生产,其中的龙水刀更是名声在外。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以龙水刀为代表的大足五金业更加兴旺,有从业者3000余人,一些名牌精品成为国货替代进口货的主流品牌。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五金工业进行全国重点布局,将龙水小五金纳入全国一盘棋,形成“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西有龙水刀”的三足鼎立之势。改革开放以后,龙水小五金生产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以刀具生产为龙头的龙水五金业已成为重庆市轻工业的代表性产业之一。由龙水生产出口的铸钢件、船舶件、日用刀具、工艺刀具、建筑五金等多达2000余种,市场扩展至澳大利亚、美国、欧洲和东南亚诸国。
龙水小五金具有吃废吐金、价廉物美、实用多能、经久耐用、钢火独到等特点,涵盖了日用五金、匠作工具、农林器具、炊餐用具、综合杂件五大门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为千家万户之必需。
说起这五金的厉害之处,这里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清清楚楚地阐明——大足五金工匠研发的“插刃凿子箭”,曾让蒙古士兵望而生畏。
公元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1258年底,蒙哥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沿嘉陵江南下,兵锋直指南宋四川军政大本营——重庆。作为要冲的合川钓鱼城,成为必保之地。
作为大后方的大足,积极响应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号召,从军需粮草特别是兵器武器,给予钓鱼城上的守城军民强力支持。当时的大足五金工匠昼夜炉火熊熊,赶制弓弩、百炼刀枪。
针对蒙军盔甲,大足五金工匠们研制出长而厚的金属弓弩箭头,增强对敌军的破甲能力。同时,他们还在部分箭头加装三棱倒钩,被称为“插刃凿子箭”。如果被这种箭叮上一口,大都会因伤口扩大化脓感染而死。
从1243至1279年的整整36年间,合川军民虽未挽回南宋王朝覆灭的命运,但却得以喘延20年之久。在这20年时间里,出自大足工匠之手的冷兵器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提起小五金,不少人都会想到闻名遐迩的大足龙水小五金,其锻打工艺已经深入人心。大足人创造的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因红打冷锤千锤百炼享誉全国。打菜刀、打剪刀、打锄头、打火钳、打锅铲……无论是日用五金、匠作工具、农林器具、炊餐用具、综合杂件等,都离不开一个“打”字。
“打”即为“锻打”。“炉火熊熊叮当响,家家户户打铁忙。”这便是龙水小五金作坊生产时的火热场景。锻打,主要是观其形,听其声,眼疾手准;淬火,“火眼金睛”,恰到好处;热处理,工匠凭经验掌握钢铁的“脾气”,使之发蓝防锈。
以刀具为例,热处理时,高温1300℃不能多不能少。多则断刀,少则起皮,工匠们需要以色控温。锻打锤炼,需两位工匠各持一轻一重两把铁锤,击打相同位置,轻重、力度要恰到好处。宝刀初成,还需细细端详刀面、刀口、刀背,进行校直。
“打”,只是繁复工艺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把好的手工刀,从选材开始到成型,一共要经历煅造、成型、回火、打磨等10多道工序。首先是通过高温煅烧提取钢水,精纯钢水与4Cr13不锈钢材料融合,使刀身材质更加精纯;待刀具出火后经人工手动敲打,使之硬度加强、延展性更好,敲打成型后经过特殊的淬火工艺;成型后再次随炉回火,使原材料更能融于刀内,使刀锋利、耐锈、坚固、牢实;最后是打磨抛光,使刀增加质感,更加锋利。
其中最重要的两道工序“安钢”和“复合”,是现在工业制刀很难模仿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指锻刀师需要在刀刃成型前把钢融合进去。这道工序只有靠锻刀师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判断火炉的温度,通过手工巧妙地翻转,才能使钢和铁完美地结合,稍有差错就会前功尽弃。
如此,才能铸就一把好刀。
大足小五金为何集中在龙水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龙水开发较早
在唐代即为静南军的设防要地,韦君靖曾在龙水设“镇遏使”、“镇将”,统领一方军队。
第二、龙水离原材料产地玉龙山较近
嘉庆《大足县志》云:“(玉口)山在龙水镇东南,双峰对峙,列肆当中,比屋人家,以冶为业。当炉火纯青,铮铮四起,非丝非竹,余韵铿锵。直疑天台赋手从玉口中齐作,掷地有声。”玉口即玉龙,这是玉龙满街锻打条铁的生动写
照。条铁专供生产小五金用,此外玉龙还产钢、煤,玉龙便成为专供龙水小五金生产的燃料和材料基地。
第三、交通方便
龙水古时是上通成都、下达重庆的官道必经之所,且有濑溪河横贯其中,上通大足,下至荣昌、泸州。解放后,又成为县内公路交通枢纽,离成渝公路、成渝铁路较近。
2009年9月28日,“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大足区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新家长报、龙水生活通微信公众号、大足五金展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