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党百年。近日,在梁文家中,兄弟姐妹齐聚,回忆起父母对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仍旧记忆犹新。几十年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梁文(中)和弟弟妹妹们
1948年8月,梁承栋奉中共社大支部派遣去育才学校任总务主任兼红岩小学校长。和他一道的,还有妻子聂冰华和出生50多天的大女儿梁文。
▲梁承栋和妻子聂冰华生前合影
梁承栋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在梁承栋90岁生日时,儿女将他自述的生平整理成了《九十春秋》一书。梁承栋和妻子聂冰华曾在红岩小学教书育人,在艰苦的环境下迎来重庆解放。他们与其他老师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制作了五星红旗,而这也正是解放后飘扬在重庆上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梁承栋的书里,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梁承栋拿出红绸被面
老师们连夜赶制了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重庆即将迎来黎明时刻。
一天晚上学习后,梁承栋特地留下8位老师在二楼会议室(原周恩来总理接待室)开会。他满脸兴奋,激动地把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消息告诉给老师们:
“刘邓大军已经向西南进军了,重庆快解放了!”
听到这一消息,整个会议室沸腾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无比振奋,那个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要来临了。
“我们用什么来迎接解放?”梁承栋问起在场的老师们。最后梁承栋建议做一面五星红旗,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同。
梁承栋拿出秘藏的《群众》杂志,上面有五星红旗的图样。老师们围在一起看后,赶紧张罗起来。由于当时物资紧缺,市面上很难买到红布,梁承栋想起了家里的红绸被面。
那黄色的五角星怎么办?聂冰华跑回宿舍,翻出梁承栋的一条黄色咔叽布裤子。这时,聂冰华的母亲屈镜明也来帮忙。
老师们根据杂志上五角星的比例放大,拆掉黄色咔叽布裤子,把放大的五星贴在黄布上再剪下。由于会议室的圆桌太小不好摆,于是就拿到聂冰华母亲的大床上,把红绸被面铺开,将五角星照着杂志上的位置贴好。聂冰华妈妈用针线把五角星固定好后,几个女老师再一起来缝制。
大家从晚上9点多,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才结束。
“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悄悄地进行。”梁文介绍,虽然当时国民党军队开始撤退,重庆的气氛却仍旧很紧张。
梁承栋夫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当时,会议室对面山上就是国民党“内二警”的驻地,街道上四处是游荡的特务。为了确保安全,梁承栋让两位老师去校门口放哨,再把抗战时期周恩来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留下的三条狗,也牵到了校门口。
五星红旗缝制好后,老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外站岗的老师也跑进屋来和大家拥抱。最后,梁承栋将缝好的五星红旗收起来,秘密地放在一个衣柜底下保存着。
重庆解放的第一天
五星红旗飘扬在红岩小学上空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在聂冰华写的《家事》一书里,清楚地记录着这一激动的时刻。
当天,第11军、第12军、第47军先头部队5个营进入市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消息很快传到梁承栋的耳朵里。
当天一大早,几名学生敲打着梁承栋房间的窗户,告诉他解放军来了。梁承栋赶紧跑到校门口,一下就看到了身穿着灰布军装头戴五角星军帽的解放军。
“解放军进城了!”梁承栋一路跑回学校,边跑边喊。他回家翻出那面五星红旗,找来竹竿穿上,和同事聂清海等人,一口气跑到红岩小学的三楼上,亲自将五星红旗高高地立起来。
194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庆举行入城式。当天上午,梁承栋所在的红岩小学师生和社会大学、育才学校师生一道,组成大约200人的队伍,从红岩村出发,一路游行到解放碑。而红岩小学教师唐宗翰手持这面五星红旗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路挥舞着,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道路两旁拉起了“庆祝重庆解放”的横幅,游行路上不断有人加入,当中午到达解放碑时,梁承栋和社会大学的学生一起,将这面五星红旗插在了当时抗战胜利纪功碑旁(现解放碑重百大楼所在地)的二楼楼顶。
▲当年重庆解放时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报道及图片
聂冰华在《家事》里写道:“一路上我们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心情是激动又高兴。我们终于迎来了解放!!!游行结束后,梁校长把这面五星红旗插在解放碑。看到我们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山城上空,感到无比地兴奋自豪。”
上世纪80年代
五星红旗被收藏进博物馆
五星红旗插到解放碑几天后,街上陆续出现了许多五星红旗,梁承栋这才将红旗取了下来。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梁承栋将其带回家继续当作被面使用。
直到1980年,在重庆升起的第一面国旗迎来又一“高光时刻”。
早在1979年,梁承栋参加社会大学的校史研究会时,重逢了老同学林梅侠。当时,林梅侠是重庆市博物馆(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近现代史副主任,会上大家聊起制作国旗的这段经历时,林梅侠立刻意识到这面五星红旗背后的重要意义,她问起梁承栋,希望能将这面具有历史意义的红旗捐给博物馆收藏,这样也能长期保存用来教育后人。“梁承栋很爽快就答应了。”现年已94岁高龄的林梅侠回忆说。
▲林梅侠讲述当年从梁承栋处征集五星红旗的经过
“1980年的一天,家里来了两位陌生人。”梁承栋的三女儿梁新回忆到。这两人是重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唐维华和蔡佑芬,他们拿着林梅侠写的介绍信,来意正是想要征集那面五星红旗。两人花了20元钱,提前买了一床崭新的红色绸质被面,顺利将五星红旗“换”了回来。
▲原重庆市博物馆职工去梁承栋家接洽收藏五星红旗时的介绍信
▲原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梁承栋那面五星红旗的收据
▲原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梁承栋那面五星红旗的收据信封
这面五星红旗一直被馆藏至今,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文物。
▲重庆解放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面五星红旗被折叠好放置在《重庆:城市之路》展厅的玻璃展柜里,有些褪色,也有些破旧。然而,“重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依然时常被讲给后辈们听,常讲常新,将党史营养、红色基因传承了下去。
▲三峡博物馆收藏展出重庆解放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对我们子女教育一向很严格。”梁文和其他五个兄弟姐妹至今都记得,父亲时常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一生要有自己专注的事业。
保存红色根据地
红岩小学又办起来了
梁承栋在自传中回忆道:1946年7月,原本在中裕公司工作的他,经公司一位董事周宝韩介绍考入了社会大学文学系学习,成为第二期学员。社会大学校长是陶行知,教授也都是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社会大学的同学们都是经进步或革命人士介绍考入,有的同学本就是地下党。
在社会大学学习时,梁承栋经常参加各项活动,如较场口事件、抗暴运动、李公朴事件等。经过多次的政治斗争实践,大家觉得应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经过多次秘密讨论,1947年10月,在梁承栋工作的中裕公司成立了社会大学革命行动委员会,梁承栋被推选为经济委员,负责筹集经费。
“从此,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大,危险性大,但是我义无反顾地挑起这革命重任。”在这期间,梁承栋除了将本应得的工薪拿出来支援革命外,还得想方设法找朋友以打会的名义筹集经费,购买枪支弹药支援华蓥山的武装斗争、支援《挺进报》的费用开支。
当时的育才学校也处在极端的困难时期,1948年,梁承栋被中共社大支部派遣到育才学校当总务主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交给的任务,每月拿出150个银元支援育才学校直到解放。校长孙铭勋时常夸他是雪中送炭之人。
1948年8月,梁承栋被孙铭勋推荐兼任红岩小学任校长一职,要重新把红岩小学办起来,实质是为了保存这块红色根据地。在白色恐怖的国民党时期,在红色根据地办学是要冒很大的危险,但梁承栋依旧没有退缩。来到红岩小学后,梁承栋发现,除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那栋楼房外,仅有几张破旧的桌凳,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据悉,这里曾经是中共南方局旧址,对外称十八集团驻渝办事处。这栋楼坐落在半山腰,下面是育才学校,上面是大有农场。尽管桃花开满山时非常美,但这周围时常有特务窥视,敌人的机枪也正对着红岩小学的大楼,危机四伏。
在党组织的鼓励、梁承栋的精心筹备策划下,红岩小学办起来了。教师之间亲密团结、不计报酬,也不收学生学杂费,学生来源主要附近劳苦大众的孩子。
红岩小学,从外表看是所学校,实际上是地下党的联络站、转运站,为地下党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9年,梁承栋全家在原红岩小学合影
▲合影照背面的留言
子承父业
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2007年,《重庆晨报》报道了梁承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经过
聂冰华和梁承栋夫妇先后在2014、2015年去世,但他们的革命经历一直是后人们感到自豪的事。
梁承栋、聂冰华夫妇坚信教育救国,双双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子女中也有四个在学校中任职。在老五梁鸣的记忆里,有一张和父亲、弟弟梁田在红岩村拍摄的照片。
黑白照片上,梁鸣、梁田神情专注。当时是1969年,父亲带着他们故地重游,参观了红岩大楼。一路上,他告诉两个孩子,共产党人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经历,父母也在此奉献过青春。
最近子女们整理起父母的遗物,从只言片语中重温起父母当年奋斗的故事。在梁文家里,她拿出一份写有“五星红旗”的文件袋,这是梁承栋在世时,亲自整理的相关资料。资料中,有当年重庆市博物馆征集被面时的回函,还有父亲记录这段经历的手稿……这是父母的亲身经历,也是属于这个家族的记忆。
▲梁承栋的大女儿拿着父亲留下的档案袋
▲梁承栋亲笔写下重庆解放时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况
“父亲的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感染着我们,时刻教育我们要为人正直。”梁鸣说,他和弟弟梁田参加工作后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父亲的教导下,我们在各自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梁文表示,父母那一辈的革命者逐渐老去,那些曾经鲜活的红色记忆,需要年轻的一辈铭记并将精神传承下去。
上游新闻 钱也 熊远树 林祺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