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城市绿肺”更清新:“四山”区域内完成森林抚育32万亩
12-16 06:30:13 来源:重庆日报

▲九月十二日,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前来游玩的市民将汽车停在生态停车位上。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变化太大了——我年纪越来越大,这片山看起反而越来越‘年轻’了!”

11月17日,在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花博园一期项目樱花园的步道上,58岁的市民周国琼发出感慨。

在周国琼的记忆中,说到中梁山,就是采石挖矿,机器轰鸣,尘土遮天。而现在,樱花园内绿草如茵,园外满目苍翠,鸟鸣清脆,生机勃勃。

其实,樱花园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中梁山37号矿坑。

矿坑变花园,正得益于我市2019年以来开展的中心城区“四山”(即缙云山、铜锣山、中梁山、明月山)保护提升。多方数据和调查表明,两年多来,“四山”生态越来越好,“城市绿肺”功能日渐增强。

这是生态之变,更是观念之变。

“疮疤”变了

214处塌陷矿坑变为花园、公园、果园

矿坑变“废”为美,是否只有“花园”这一种选择?

“并不。”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萧毅介绍,生态保护提升不是简单粗暴地“种花种草”,而是根据各个矿坑本底和周围情况,一坑一对策。

离樱花园约300米处,是中梁山38号矿坑。名为矿坑,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个坡道环绕的小公园。

原来,这里原本是石灰岩矿山,多年前关闭后遭废弃,形成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裸露矿坑,从卫星图上看,形同一个巨大的“疮疤”。坑之所以变成“坡”,是因为回填了超过11万方的客土(即外来土壤)。

哪来这么多土?难道是买的?

“用这些土不但没花钱,还解决了治理资金的问题。”萧毅说,矿坑生态严重受损,不具备自然生长植物的能力,治理时必须要回填客土,再重新进行绿化。

2019年以来,九龙坡区进行“山水同治”,不仅治理中梁山的矿坑,还对区内跳蹬河开展综合整治。跳蹬河综合整治产生的弃土,正好就近用来回填中梁山的矿坑。

据统计,仅38号矿坑一处,就将弃土运输路程缩短44公里,节约外运弃土费用600余万元,同时回填弃土按重量收费,成为治理资金来源。至今,九龙坡全区废弃矿山消纳建筑弃土近405万方,节省资金7300余万元,其中节省财政资金2880万元。

来自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像中梁山37、38号矿坑这样的“疮疤”,重庆在“四山”范围内一共修复了214个。

获得“新生”的矿坑,变成花园、公园,还有的成为果园。如九龙坡区走马镇大石村的矿坑,治理后成为村里的果园,种植了金橘、沃柑、蜜柚等。

“‘四山’区域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全市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称,例如,中梁山38号矿坑要恢复为公园,考虑到市民游览的需求,主要种植乔木五角枫、桢楠、栾树、丛生朴树等,搭配细叶芒、墨西哥鼠尾草、矮蒲苇等灌木和地被植物。整个公园色彩丰富,以本土植物为主,层次分明,而且“性价比”高。

基于诸多实践,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形成了《重庆市露天矿山近自然植被恢复植物推荐指南(试行)》,该《指南》已于今年10月18日正式印发实施。修复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指南》的推荐植物名录和搭配组合中,选取最适合的植物;也可以参照负面清单,避免“踩雷”。

▲中心城区“四山”3D示意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环境变了

整治“野蛮生长”的违建,将空间还给大自然

“以前想请客,都要在山下聚。现在,亲戚朋友都主动说要来山上耍。”

对中梁山这两三年来的变化,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共和村6社的村民雷正总结为:违建拆了,环境好了,山上更舒适了!

过去山上的违建长啥样?老雷形容:彩钢棚棚,铁皮房房,多半是小作坊和小工厂,加工食品、生产门窗、家具等。每天一开工,噪音、粉尘轮番袭击附近居民,有时还会飘来难闻的气味。

让大家高兴的是,去年夏天,这种现象得到了根治。2020年6月30日,工作人员带着挖掘机进场,一举拆除了共和村6社、7社多达7000平方米的违建。

“这下不但环境变好了,家里的视野也变好了。”家住共和村6社的刘阿姨说,她家紧邻一处违建厂房,一楼长期被违建遮住阳光。现在,她家楼上楼下亮堂通透,“娃儿都愿意多回来走动了。”刘阿姨笑着说。

萧毅介绍,去年6月,九龙坡区治违办牵头启动“四山禁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面依法调查、认定、查处中梁山“四山禁建”24平方公里红线范围内的所有违法建设行为,并依法整治违法建筑,效果显著。

渝北区同样对“四山”区域内的违建毫不留情。2019年,该区政府印发了《“四山”违法建设综合整治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区长当组长,4名区级领导当副组长。

“多亏区里协调,拆除进行得很顺利。”渝北区兴隆镇相关负责人说,就在今年8月25日至27日,该镇杜家村原刘家沟砖厂约35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顺利拆除。

事实上,这处违建拆除曾一度推进缓慢。该负责人介绍,原砖厂业主私自把地块出租给别人,堆放临时建筑材料。兴隆镇政府发现后,多次约谈当事人,要求拆除违建,清理堆放的建材。可是因为堆放的建材太多,当事人自行拆除的效果并不理想。

事情难办,但绝不能搁置不办!兴隆镇找到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区整违办,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调来了吊车、挖掘机,组织施工人员拆除违建,清理建材,并对地块进行了复耕。

渝北区还将“四山”违建整治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旧房提升、“蓝棚顶”改造等工作相结合。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渝北区已完成“四山”区域内7992件220万平方米违建的治理。

“对于拆除的违建,我们会定期‘回头看’。”渝北区整违办工作人员说,他们会采用现场回访、无人机拍照、卫星遥感影像监测等多种方式,确保已拆除的违建不再“死灰复燃”。

森林变了

32万亩森林抵抗力更强,林相更丰富

11月18日,渝北市民王卫红约上朋友,来到渝北玉峰山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

“这里的空气好得很,能‘洗肺’。”老王说,自从退休,他几乎每周都到森林公园来“打卡”。

好空气,来源于满山绿树。为了保护“四山”区域的森林,两年来,我市对32万亩森林进行森林抚育,提升森林抵抗力和品质,也让林相更丰富。

林相,通俗地说就是森林的外表。就拿很受老王青睐的玉峰山森林公园来说,公园位于铜锣山,主力树种是马尾松。马尾松的好处是长得快、好养活;坏处是树种太单一,森林外观比较单调,且容易遭到松材线虫等虫害,加之本身含油脂量较高,对森林火灾等抵抗力不足。

“过去,主要考虑怎么绿化见效快;现在,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森林的综合提升。”渝北区森林公园发展中心主任刘小龙指着马尾松中的樟树告诉记者,间种和混种不同树木,可以增强整片森林的抵抗力。

为此,近年来,渝北区由区财政拨款,以3个国有林场为平台,培育香樟、水杉、冷杉等树种,在“四山”范围内广泛种植。及时砍伐、清运染病的马尾松疫木,进行“微创”清理,避免殃及更大范围内的林木。

“随着林相提升,这两年,病树砍得越来越少了。”刘小龙说。

江北区也在林相培育上花了不少心思。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黄翠微介绍,位于铜锣山区域的铁山坪自古为原始森林区。1978年,铁山坪实行封山育林,飞机播种,大面积植树造林。

但是,飞机播种的树种单一,抵抗力较弱。遭遇病害、火灾时,往往连片受害。为此,江北区采取“针阔混交”的策略,逐步改善原有的杂木林,在铁山坪森林公园的马尾松中混种枫树、马灌木、杜鹃等。同时在地面种植马尾鞭等含油脂量低的植物,形成天然的“防火带”,并把森林步道和防火步道相结合,在林间布设了25公里的消防管网,降低火灾风险。

铁山坪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说,随着铁山坪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推进,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铁山坪森林公园觅香湖项目入选了首届重庆市十大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森林公园游客量也不断增长,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220万人次,今年单日最多有2万辆车入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想法变了

良好的生态才是最踏实的“靠山”

“过去挖矿来钱快,但生态好了,好日子才长久。”巴南区一品镇金田村村支书封先勇深有感触。

封先勇说,过去,铜锣山上的村民大多把土地流转出去开矿,“甜头”来得快,但“苦头”也很明显: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烟尘遮天。最严重时,扬起的灰厚得看不见太阳。因此,前几年,矿山虽然关闭了,但金田村超过一半的村民依然选择离开村子,外出买房居住。

2019年,随着“四山”生态保护提升推进,巴南区启动金田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对700亩废弃矿山进行了治理。

村民们发现,原来搞生态修复,也能挣钱——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治理、苗木种植等,带来诸多就业机会。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殊伟介绍,经统计,金田村因矿山生态修复带动超过1000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2000多元。

生态修复还有长远效益。客土回填矿坑后,巴南区农委经实地调查,推荐金田村种植枇杷、李子、桃树等,复绿、赏花、采果都可兼顾。金田村还在林下大量种植黄豆,利用豆类根瘤菌改良土壤,还可以通过林下种植增收。

“看到果树长起来了,地又变绿了,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封先勇说,今后,巴南区还准备打造金田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村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类似的观念转变,比比皆是。

江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主任任朝兴说,铁山坪位于铜锣山山脊,坡度大,水土不易保持。近年来,江北区仅森林抚育一项,每年每亩就投入超过1万元。后续还将投入200万元对铁山坪森林公园进行提升。

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兵说,曾有一个全国知名的文旅集团准备进驻铜锣山矿山公园,打造矿山悬崖酒店、矿坑水上项目等。但矿坑水体是天然形成,不可替代,生态相对脆弱。为了保护生态,渝北区叫停项目打造。

九龙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保科负责人马建忠称,2019年以来,随着重庆“铁腕治山”,广大干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九龙坡在2020年的拆违“百日攻坚”中,拆除了60多万方的违建。至今已恢复“四山”区域耕地33公顷,林地及其他用地85公顷。

对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实施一批保护提升项目,让“四山”充分发挥“城市绿肺”功能,让良好的生态惠及更多市民。

“四山”基本情况一览

中心城区“四山”管控区面积约1495平方公里,涉及8个行政区、69个街镇、351个村,常住人口45万人。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四山”管控区内存在非建设用地共计136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83平方公里,占非建设用地总量的72%;耕地268平方公里,占20%,主要分布于中梁山、铜锣山北部、明月山南部区域;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他类型非建设用地如园地、草地、湿地等共计93平方公里。

“四山”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金刀峡镇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南山街道石牛村、统景镇印盒村及大盛镇天险洞村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南山-黄山、黄桷垭及涂山、山洞3个传统风貌区,统景镇风景桥、西班牙公使馆旧址等19处历史建筑,市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

▲11月18日,市民行走在渝北区玉峰山森林公园。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数读“四山”生态保护治理

完善林地资源保护

●建设“四山”林火智能监控系统134个

●查处“四山”各类涉林行政案件1364件

●整治违法建筑1238.16万平方米

推进区域生态治理

●实施铜锣山和中梁山等区域214处塌陷坑治理

●773公顷矿山生态修复

实施森林绿化工程

●实施封山育林4万亩

●人工造林1万亩

●森林抚育约32万亩

●“农村四旁”植树4万亩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完成土地整治面积约5100公顷

●修复治理退化土地,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开展“四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

重庆日报记者 曾立 吴刚 申晓佳 王天翊

原标题:两年多来,“四山”区域内完成森林抚育32万亩;实施矿山生态修复773公顷;1238.16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得到整治——“城市绿肺”更清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