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向“绿”而行,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南通,一座座现代化的船舶海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绿色制造,一艘艘绿色大船从这里起航,驶向深蓝的大海。南通市作为中国船舶海工产业的重要基地,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全球船舶海工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树立典范。
绿色船型引领
打造低碳航运新标杆
近年来,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加快研发和推广绿色船型,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国内首艘15000立方米舱容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就是南通市船舶海工绿色制造的一个缩影。这艘船采用LNG船舶动力装置,具有与柴油机基本同等的动力性指标,却能减少90%氮氧化物及20%二氧化碳排放,填补了我国疏浚船舶在清洁能源使用和绿色低碳方面的空白。
图源:南通发布
除了“新海鲟”轮,南通市还交付了第二艘全球最大、最环保的9100车汽车滚装船“礼诺北极光号”。该船可使用LNG和常规燃料,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环保的汽车运输船。此外,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东方葡萄牙”轮,不仅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还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节能减排。据统计,该船在建造过程中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5万棵。
南通市船舶海工绿色制造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科学布局和大力支持。南通市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以入围工信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瞄准“打造世界一流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目标,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南通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推动船舶海工产业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其中,南通市今年9月出台的“向海十二条”明确提出,推动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减污降碳协同开展(近)零碳试点建设,有序推进涉海大规模设备更新。
技术创新驱动
推进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集太平洋海工7600立方米LNG加注船首制船顺利交付,标志着南通市在LNG船舶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船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直流配电系统,配置3台双燃料发电机供电,并由2台1600KW全回转电力推进器提供推力,同时预留电池安装位,在确保能够灵活应对多种场景需求的前提下,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LNG装卸及加注服务,兼具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此外,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绿色制造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投资9700万元对钢材预处理线、涂装车间、舾装品涂装车间、管子车间共计13套VOCs治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每年实现VOCs减排300余吨。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图源:南通发布
南通市船舶海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不仅推动了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未来,南通将持续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争当船海行业制造模式转型的先行者。
政策扶持引导
构建绿色制造生态体系
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科学布局下,南通逐步走出了一条由一般船舶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共同发展之路,产业规模、安全生产和绿色环保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南通已牵头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中远海运、振华重工、招商重工等规上企业3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1/10、1/4,“海洋蓝”成为南通经济的重要底色。
为了构建绿色制造生态体系,南通市政府还加强了与国内外船舶海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南通市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南通市还加强了与国内外船舶海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绿色制造的发展。
图源:南通发布
在南通市政府的推动下,南通市船舶海工绿色制造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今年1—8月,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完工量338.6万载重吨,新接订单817.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2136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15.8%、54.7%、50%。在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船舶修造业订单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此外,南通市政府还积极推动船舶海工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南通市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为船舶海工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南通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船舶海工产业中的占比。目前,南通已有5家船舶海工企业成为“绿色工厂”,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
文/常山
资料来源:南通发布、人民网、中国江苏网、江苏海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