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麻烦多” 看看这些方法教你把“熊孩子”变“能孩子”
开学已经两周了,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们表现如何?从学龄前儿童到小学生的转变,小萌新们会有哪些不适应?老师和家长又该如何交流互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天,树人小学第11届“育苗杯”育苗讲堂30分上,7位名师分享了新生入学教育,看看她们有哪些好方法让“熊孩子”变成“能孩子”!
现场互动
用暗号
与孩子达成信任
越来越会折腾、越来越自我,是目前不少孩子身上的显著“问题”;而且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行为规范仪式还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怎么破?
易娟老师的方法是:和孩子们约定“小暗号”。“孩子们都是充满了童真童趣,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播放一些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们知道不同音乐响起,就该做什么事。”易娟老师建议,老师家长们还可以用一些小动作,比如‘暂停’、‘嘘声’、‘举手做1’……利用动作与学生形成默契,达成信任。
教安静
家长要做榜样不玩手机
如何让一年级孩子静下来,是每个一年级老师头疼的问题。陈小英老师表示,要让静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陈小英介绍,让孩子学会静首先要播下“静”的种子,告诉他们现在身份变了,是小学生了,不能再像幼儿园一样了,因此在学校里需要保持安静。同时,在家庭中,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家里随处摆放书籍,让孩子们可以随时看书。不论发生什么事,家长声音放低,不玩手机、不看电视,给孩子们安静的氛围。
定目标
每周加强改进1-2问题
如何锻炼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丁丽琼老师把一日校园生活按照上学、上课、课间、做操、午间和放学6个方面共列出43条常规。让孩子们对着常规自己执行。而罗露老师则每周选择1-2个孩子们最需要进步的方面作为重点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推动班级管理规范有序。“养成好习惯,持恒是关键,每周选择1-2个孩子们最需要进步的,然后利用和各科老师以及家长的协同合作。帮助孩子们进行纠正。”
学习惯
游戏化班级管理
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知识,好好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一贯的言传身教或许有些out,汪姝老师告诉我们,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一软件,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打分,并用“积分换礼”的方式游戏化管理班级。
“这么做其实看似让班主任‘懒’一些,但实际上确实通过趣味方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让他们自己发掘问题,解决问题。”
分享经验的老师 们
练书写
趣味解读汉子提高兴趣
在小朋友心中,写字是一件枯燥的事,如何把枯燥的事变成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将这种美好感觉转化为一种进步的动力?罗晓丽老师有着她自己的方法。
“一年级的小朋友才开始学写字,首先要提起他们的书写态度。我们可以对汉字进行别样的解读,比如‘休’就是劳作之人在树木下乘凉,‘妩媚’就是女子的婀娜妖娆等。让孩子感受到汉字的乐趣。”罗晓丽说,“同时,写字也有一些小技巧。书写前可以练练运笔手腕操,让笔画更舒展;然后读读字帖,观察汉子的写法;学习书写技巧等。”
识礼仪
老师指导、家长践行、自我评价
一年级新生如何学习礼仪?孙磊老师有着自己的方法:对于小朋友首先还是要让他们对礼仪有所认知,知道什么是礼仪。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老师所教授的礼仪,在家庭中也要好好的践行,让家长也对孩子进行监督。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要学会自我评价,看看每周自己的变化,哪些礼仪做的好,哪些礼仪做的还不够。老师也要对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让他们建立荣誉感。”孙磊介绍,“学好礼仪,孩子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教科院郑婉秋博士
专家点评
我们的德育需要“全员育人”
重庆市教科院德育专委会专家郑婉秋博士和百余名旁听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育苗杯”育苗讲堂30分活动。郑博士为一线老师们的分享点赞。她表示,无论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甚至我们的老师、家长,德育工作一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点,这也是贯穿我们一生的研究课题。对于新入学的孩子们,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会对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涯打好最扎实的基础。
树人小学党委书记朱其英告诉记者,树人小学“育苗杯”始于1992年,矢志不移,初心不改,至今已走过27年。她秉承“五育并重”的立校精神,浸润“立德树人”时代要求,铸就树人德育品牌,彰显树人德育文化。今天,“育苗杯”赛事活动已经成为树人小学本土最大的德育研究及实践的共享平台,在区域内乃至全市、全国的德育同行中,皆有深远的影响。
朱其英表示,目前我们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我们的德育缺少‘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意境,这对我们的教师教育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隐性的德育课程做好,是我们将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第二,我们的德育,缺从‘成事’走向‘成人’的智慧。第三,我们的德育,缺‘全员育人’整体构建的共识。”
朱其英表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老师、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自己的事。“希望家长朋友们能认同老师的教育,在家跟进实践做好榜样,同时多多鼓励孩子,及时保持家校沟通,把德育教育始终放在心中,共同帮助孩子成长。”朱其英说。
摄影 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