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游书话丨南风子:为童心和时代的星辰大海作证——新时代重庆长篇儿童小说札记
为童心和时代的星辰大海作证
——新时代重庆长篇儿童小说札记
文/南风子
春风催春花,新雨养新苗。重庆长篇儿童小说创作正沐浴着新时代的东风,蓬勃发展,呈现出花繁果硕、清香远播的喜人景象。
作家们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故事”“重庆故事”,创新性书写本土儿童生活和民族文化,刻画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现新征程的壮丽图景,为小读者献上了众多富有童趣的暖心之作,不断拓展着长篇儿童小说的审美疆域。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遵从儿童文学市场规律的同时,也在始终不渝地捍卫儿童文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他们的作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成长;根植于大地,书写时代的星辰大海。
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是重庆长篇儿童小说的灵魂。这既保证了儿童小说的儿童性,也保证了文学性。长篇儿童小说从题材到结构到语言到思想,皆应推崇儿童主体性,皆应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当然,这也考验作家的心性、才气与技艺。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现儿童,尊重儿童,吸引儿童,引领儿童。
同时,儿童本位不意味着“只写儿童”。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其光影自然映照在儿童文学里。同时,儿童既渴望阅读熟悉的生活,也向往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理想的儿童本位,应当是以儿童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方式,引导儿童去感受辽阔的时代、无限的“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更深刻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方式。
李姗姗的《羊群里的孩子》,以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大凉山地区为背景,以精准扶贫政策为叙事动力,从一个彝族男孩的童真视野反映脱贫攻坚。她通过儿童化的情感逻辑与自然意象,将时代精神与童年精神相融合,将浪漫主义的情怀与现实主义精神相融合,生动地反映脱贫攻坚的大主题,构建起个体成长与时代变革的双重叙事维度,为山乡巨变留下文学记忆。小说以具象化的呈现方式将乡村振兴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生活图景,通过“小切口”的叙事策略,证明了儿童文学在记录时代命题上的独特价值。作者将政策话语转化为情感叙事、将文化符号嵌入成长主题的创作实践,为乡村振兴题材文学提供了“儿童化转译”的可行路径,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双重抵达。
刘辉的《梦里天宫有多远》,是一部现实主义儿童长篇小说,讲述乡村孩子铛铛的航空梦。铛铛是大巴山的留守儿童,对山外充满好奇,通过书籍、电视及父亲寄来的电子播放器而迷上航天,自制火箭模型。科学课王老师发现其天赋并给予鼓励。故事展现了乡村孩子的追梦之旅与社会助力,激励有梦想的孩子勇往直前。
深度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负载国家认同、民族标识、文明特征,是新时代儿童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重庆儿童小说在这方面也有良好的探索。
曾维惠的《中国妈妈》以跨文化视野与儿童本位叙事,以中国援非医疗队六十年的奉献为书写背景,通过两代“中国妈妈”的成长与传承,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与中华文化基因熔铸于儿童文学的诗意表达中。“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一条线索以非洲小镇的援非医生高楠为核心,通过母亲的《援非日记》追溯医疗队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另一线索则聚焦中非孩童林思齐、程中、程华的互动,以童真视角解构宏大的家国叙事,具象了跨文化的情感共鸣,让国际主义精神在儿童认知中完成从“他者”到“自我”的内化。
晏菁的《邮票里的旧时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元与邻家戴爷爷之间温馨动人的情谊。融汇了广博的中华国粹,如方寸邮票中的文化瑰宝、古典神话的奇幻韵味、音乐艺术的悠扬旋律以及民俗风情的斑斓画卷。书中深情描摹的知己深情,蕴含了深沉的家国眷恋、悠久的历史感怀及高雅的艺术追求,引领着小读者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独特的情怀韵味。
儿童小说书写时代,书写英雄,是重要的,也是具有难度的。重要无需多言,难点在于找到时代精神、英模人物和儿童个体成长之间的契合点。
于爱全的《左手敬礼》从每个儿童心中的或隐或现的英雄情节这个“切口”入手,以童年视角审视成人世界,用细腻的情感,讲述独臂英雄——全国公安一级英模、重庆刑警陈冰如何战胜逆境,用左手书写忠诚与担当。陈一冰每与苦难斗争一次,就让读者受震撼一次,被感染一次。左手敬礼,是陈冰独特的致敬方式,也是他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到英模的精气神,受到了新时代的红岩精神的熏陶。
非遗技艺、地域文化和童年书写领域,是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点之一。非遗技艺、地域文化书写与儿童文学创作的互动,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童年精神建构的纽带。地域文化通过自然景观、非遗技艺与民间传说等元素,为儿童文学注入独特的美学基因。
刘泽安的《爷爷的唢呐》,巧妙地将乡村、青少年与非遗编织在一起,展开了一幅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唢呐吹打传承的绚烂画卷。书中的牛老师,是一位怀揣深厚传统文化情结的语文老师,毅然投身唢呐艺术的传承事业。凤凰组合的四位少年,在唢呐声中找到了共鸣,不断地成长与蜕变。作品兼具地域色彩、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传统文化。
蓝钥匙的《星星不说话》,以鲁东小镇为背景,用回忆和写实手法,如实再现故土少年的童年记忆,散文化的叙述中呈现着淡淡的伤痛和伴随着伤痛的成长。宁静的生活、金色的田野、纯真的伙伴,共同吟诵出了一首齐鲁大地上的东方女孩青柠如梦似画的成长诗篇。作品开辟出独特的叙事路径:既非沉溺于苦难的悲情书写,亦非涂抹理想主义的糖霜,而是让成长的阵痛与亲情、原乡的馈赠达成微妙平衡。
张雨荷的《鱼水谣》的灵感,源自她童年生活过的长江边上的一个美丽的古镇。陆青水、安瑶以及蒋文歌三个家庭的琐事与忧乐,被她描写得细致入微。她将打鱼船、渡船、水码头、酿酒坊、糕点坊、茶馆等,作为古镇的见证。古镇的风俗习惯、风土风貌、民间信仰等点缀其中,使得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巴渝小镇气息。
以儿童文学滋养童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是近年来重庆儿童文学的一个亮点。
南风子的《红宝石口琴》,以重庆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为背景,通过割漆少年黑阳雀的纯真视角,讲述了他与新来的音乐教师白鹤之间的传奇故事。两人因为音乐,由格格不入到相互温暖,再到守望相助,最后亦师亦友,成为南腰界红军文艺的“双璧”……人物不落窠臼,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少年红军形象。传承了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探讨了生命教育、诗意生活和人格完善等多重主题。弘扬了一种阳刚之气、浩然之气,有益于当下小读者的心灵成长。
总而言之,这些作品细腻地捕捉儿童世界中的纯净情感与丰沛想象,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感、开拓性和价值引领性的人物形象,传递着人间温暖与大爱,以美打动、感染、启悟儿童。他们用纸和笔,为时代的星辰大海写真。而时代,亦慷慨馈赠,赠予他们文学的桂冠。
作者简介:南风子,本名彭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创作员。创作“红色少年诗意传奇”系列长篇儿童小说《红宝石口琴》等。长篇儿童小说《花田米童》、儿童文学评论集《新时代重庆儿童文学研究》、散文集《桃花源情书》分别入选2023年重庆市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2023年重庆市文联主题扶持项目、2021年重庆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