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汽研获悉,作为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四大赛项之一的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初赛,成绩于8月25日正式出炉,来自车企和高校的10余支参赛队伍异地完成比赛。
江淮乘用车、重庆邮电大学、上汽大众、江淮商用车、西华大学等车队位列前5,成功入围将于9月12日在重庆中国汽研举行的决赛。
据了解,按照比赛规则,参赛队伍通过Simulink、C/C++、Python标准化接口将算法接入试用的VTD仿真软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7个指定的典型园区驾驶场景——起步、丁字路口左转、事故车辆避让、右转礼让行人、邻车切入、前车刹停、终点泊车。比赛过程录制视频,与仿真车辆运行轨迹数据一并提交给组委会,组委会据此评定成绩。
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总负责人、中汽院智能网联数据与仿真部总工李鹏辉博士对初赛进行总体点评时称,所有提交比赛成果的车队都能够将车辆开到终点,这说明参赛队伍的虚拟仿真基础扎实、比赛前期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起步、事故车辆避让、邻车切入、前车刹停4个场景各参赛队伍完成度较好;丁字路口左转、礼让行人、路边泊车因为难度更大,有部分参赛队伍未能满分完成。
尽管主办方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但仍有部分参赛队伍未能调通虚拟仿真系统,这表明国内自动驾驶系统的虚拟仿真能力参差不齐。虚拟仿真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测试验证手段之一,还需要不断推广、开展能力建设。比赛也反映出自动驾驶算法的一些问题及不足,如行驶路径不平滑、停车安全距离不够、泊车功能不够完善等。
李鹏辉博士指出,对于大部分参赛者来说,初赛具有一定的挑战。首先,由于之前使用的仿真软件不完全统一,部分参赛者需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熟悉VTD软件以及Linux系统的使用;其次,按照比赛规则,指定完成的7个场景在赛前才可以提供,参赛者的自动驾驶算法需具备通用性,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为了减少参赛者的工作量,主办方在培训阶段提供了仿真软件的参数接口程序,参赛者只需对自己的算法进行修改和优化。而实际上,软件接口匹配和算法通信在工程实践中是工作量很大的一环。
参赛者的反馈与李鹏辉博士的说法一致。上汽大众参赛代表称,对VTD仿真软件不熟悉,缺乏相关开发经验,因此前期的仿真环境搭建花费较多时间。针对多种仿真比赛场景和比赛用数据接口模块,需要将现有算法进行适配和二次开发,比赛准备时间比较紧迫。江淮汽车参赛代表称,比赛难度主要体现在计算平台与VTD的交互方面和多场景下算法适应性的训练过程。
据介绍,VTD是海克斯康公司旗下的一款复杂道路交通环境仿真工具,在ADAS/自动驾驶开发和测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的比赛场景来自于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设计的都是较为危险的工况,对算法的要求较为苛刻。入选决赛的队伍需要完成15个园区驾驶场景、29个高速驾驶场景,对算法的适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李鹏辉博士指出,入围决赛的队伍需要继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算法。相比于预选赛,决赛将有更多复杂的园区场景及参赛者尚未接触过的高速地图及场景;算法需要能够增加限速/解除限速识别、隧道近光灯开启、主动超车等功能的实现。
(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高速公路场景)
i-VISTA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的动态场景来源于中国汽研的场景数据库,具有典型代表性,贴近真实道路路况,基于这些场景的比赛可以反映虚拟仿真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虚拟仿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促进自动驾驶系统快速开发迭代测试。这是i-VISTA虚拟仿真算法挑战赛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