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与“友”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何区别?
说到“朋友”这个词,你首先会想起谁?这个我们时常都挂在嘴边的词语,显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但你知道其实“朋友”这个词是个联合词吗?而“朋”和“友”又有哪些区别呢?
“朋友”本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联合词语。联合词语是指语素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是并列关系的词语,可拆分。就像在文言文中,很多我们看似一个词的词语,其实在古汉语中,一字代表一义。
比如妻子,指妻和子。现代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只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用的多了,日渐演化,最终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单词。
“朋”有何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
“朋”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五朋”类的句子,表明“朋”就是一种货币衡量单位。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即象形兼会意。字从二肉。“肉”指“肉身”、“身体”。“二肉相并之形”表示“身体挨着身体”,表示“二人相与为友”、“同类相好”。本义:二人相友。特指: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而且据考证,商殷时期,水陆交通不像后来那么发达,因此产于南方海洋中的贝在中原地区是物以稀为贵。如果谁得到王赏赐的贝,便被认为是获得了莫大大的荣光,要铸造宝尊彝器作为纪念,由此可见贝朋的贵重。
由于贝必须串在一起,贝美丽的花纹依次排列,就像鸟儿聚在一起的样子。因此,把朋作为货币单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上边说到“二肉相并之形”表示“同类想好,二人相友”。所以,“朋”有朋友、同学之意。
如在《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可以看到:“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在《广雅》里则记载着:“朋,比也,朋,类也。”而《周易》中把“朋”在卦辞的句子中出现的频率也屡见不鲜,譬如益卦里有“十朋之龟”,坤卦里有“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朋必有“利”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了的吧,正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商周以后,朋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因为这时正兴办立私学,授业解惑之风。士族阶层一方面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让知识世代流传。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来上学的学生们之间如何称呼,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大家凑到一块儿学习读书的历史。不过,问题在博学之士的眼中总有解决的办法,那他们到底是如何相互称呼的呢?
在《易·兑》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或者是大家都熟知的《论语·学而》中也记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实这里的“有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见到同学从远方而来,是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
这两个例子中的中“朋”都是同学的意思。 这种同学为朋的例子在之后的历史中随处可见,例如“朋党”放在现在说,就是同学会。
再说“友”。友也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两只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状,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友是汉字,其意思为彼此有交情的人或有亲近和睦关系。本意为朋友、友好。
《说文解字》说:“同志为友。”如《荀子·性恶》:“择良友而友之。”
这句话中的两个“友”字词性是不同的,前一个“友”字是名词,当“朋友”讲;后一个“友”字是动词,当“友好”讲。大都互相亲近,因此“友”字从“友好”之义又可以引申为“相亲近”。
在《诗经.关雎》里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友”也是做动词解;孔子还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辟,友柔,友佞,损矣。”说明交友需要擦亮双眼。
《孟子.万章》也写道: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这表明交友时,不因为其地位财富去结交,是因为友的品德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要存在任何倚仗功利的观念。
所以“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曰朋”,即师从同一个老师的人称为“朋”;“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之人称为“友”。在春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
“朋友”一词最早应该是在《诗经`大雅》里面出现,在这首诗歌里面分别出现了“惠于朋友,庶民小子”、“朋友已谮,不胥以谷”和“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等句子,这里的朋友表示官员同僚的意思。
但到了稍晚的《论语》里面,则出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说明这两个单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词组,其意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意思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原标题:“朋”与“友”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