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缝纫机头”确有历史可寻?古人对假发原来有迷之狂热……
北京日报微信公号消息,这两天,关晓彤主演的新剧《凤囚凰》因为发型惊人,争议不小。她饰演的南北朝时期山阴公主,头发多得如同顶着个缝纫机,被观众简称为“缝纫机头”。
↑这么粗的发髻比头还大,怪不得顶不动趴桌上了。
↑转头怎么没有把旁边的人打飞呢?
↑这样还能顺滑地滚下来不科学,明明可以利用头发刹车……
↑近景镜头切到关晓彤这里时,头发往往拍不全。
缝纫机与这个发型一对比,竟然显得又瘦又精致……心疼演员的颈椎。
不止是发量超大,小编还发现,此剧的发饰也都是庞然大物。
看起来发饰也得有个几斤重吧?像铁艺花架……
而本剧的“艺术总监”于正,面对观众的质疑,在微博发了一张释疑图——
一份满满考据的解释,读来有一丝骄傲,还有一点傲娇。原来魏晋南北朝时的古人发型,比现代人讲究多了!
古人发型知多少
灵蛇髻、飞天髻、十字髻……走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街上欣赏美人们精心梳洗的发型,可比现在的梨花头半丸子头什么的有意思啦~
这时候,有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这么厚重繁复的发型,得有多大的发量才能撑得起来呀?
答案是:用假发呗!
没错,魏晋女子经常使用假发增加发髻的高度,追求大、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比如魏晋流行的“蔽髻”就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步摇簪、花钿、钗镊子等金饰,金饰越多身份越尊贵。
这是开挂的节奏啊!
其实,春秋时期假发就开始在中国盛行了,此后的朝代也多有使用。唐代元稹《追昔游》曾说:“义梳丛髻舞曹婆。”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梳高髻的唐朝妇女也有假发。
古人热衷于使用假发,连挖掘出的文物中都有假发的存在……对于以假发制成的发髻,古人也为它取了多种名称,较早的叫 “副贰 ” 。
说完这些,你以为于正的新剧就把槽点变为闪光点了么?
可是机智的观众发现:
还原历史不假,剧中发量好像比原版大许多……
尽管发型“尊重历史”了,可是剧中的现代小楼和白衣飘飘的服饰跟历史都截然不同啊,还原历史光捡博人眼球的部分么?
↑ 对比一下剧中假发与文物里的假发,饱满度和膨胀度乘以二
↑ 这个现代小洋楼和极简几何装修风也是还原历史?
看来,试图以历史范儿的造型赢得尊重的《凤囚凰》,陷入了有点尴尬的境地:论还原度,服饰和场景都依旧违和感十足;论还原发型的效果,与观众的现代审美起了较大的冲突。
如果因为“缝纫机头”的发型吸引了观众大部分注意力,剧情和故事本身传达的内涵被忽略,怎么都不算一种成功吧?“还原历史”,不应该成为噱头。
原标题:关晓彤“缝纫机头”确有历史可寻?古人对假发原来有迷之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