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今天吃饭,你晒朋友圈了吗?

中国新闻周刊2018-07-31 07:32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吃饭要排队,你会扭头就走吗?

扭头便走,一分钟都不耽搁。

要排队的饭倒贴都不吃。

再好吃的东西都不值得我去等。

年轻人嘴上说不等,身体倒是实诚的。口碑网调查显示,消费者近一年外出就餐,平均每次的排队时间接近19分钟,从到达餐厅到吃完离开平均用时70分钟,平均排队时长占据整体用餐时间的近30%。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年花在吃饭排队上的时间,达到惊人的近86小时。而且越年轻越能等,90后人均一年吃饭排队费时比80后多出71分钟。

在吃这件事上,女人比男人更有耐心。女性人均一年吃饭排队费时要比男性多出3小时。

朋友老唐是山西人,对美食不太感冒,给他一碗面就足以打发了。老唐的女朋友喜欢美食,京城有点儿名气的餐厅都拉着老唐去试一试。人气旺的餐厅,排队是常有的事儿,但老唐不能抱怨、不耐烦、生无可恋,否则细节见真情,“你就是不爱我!”

要说中国“排队第一城”,还得数上海。上海人以人均每餐排队23分钟居全国首位,超过整体平均水平21%。

与此同时,上海也是开通排队功能餐厅数最多的城市,平均每天有5万人在排队等位。

年轻人虽然愿意等,但并不默认等位的时间是白等的。

一项统计显示,等位在半小时以内的,还有不少人可以接受,但超过半小时,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

就算是网红餐厅,也避免不了排队量逐年递减的事实。业内普遍的认知是,一个网红餐饮品牌的生命周期,一般也就是两到三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要讨好年轻人,显然要让年轻人等得舒服。

排队心理学显示,排队时人会有3样心理特征:人在排队等候时会无聊;人非常讨厌以为只等一会儿但却等了很长时间;人非常非常讨厌后来的人先得到服务。

如今,餐厅越来越向购物中心集中。购物中心的餐饮比例,从十几年前的15%左右上升到了30%甚至更高。

每走10米就可以换一家餐厅,想吃哪家吃哪家,一旦吃饭的选择权牢牢地把握在年轻人手里,就由内而外舒坦了。

调查显示,如果餐厅不提供任何等座服务,那么顾客的流失率就会超过50%,最高甚至达到65%。若等候体验差,5分钟的等待对顾客而言犹如20分钟。

眼下,餐厅流行着一个新理念,叫做“等位区大于用餐区”。不少餐厅把等位区改造成了小型电影院,或者打造成开放式咖啡馆,甚至是游乐场。

这是抓住顾客消费等待的“疲劳点”,并利用小活动转移注意力。一旦碎片时间丰富化,就能把时间变成钱。因为留住等位区的客人,才能保证傲人的翻台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外吃饭,排队是常有的事,年轻人就不能在家好好吃饭吗?

年轻人越来越懒得逛菜市场了,这是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根据新华社网上调查显示,44%的年轻人一周做饭不到2天,19%的人从不做饭。根据口碑网的数据,消费者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频次为平均每周5.2次。

据预测,未来10年在外用餐次数将以10.2%的速度逐年增长,而买菜次数的年均增长幅度仅为7.2%。

年轻一代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正在逐步降低,是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年轻人也越来越抽不出时间来做饭了,这是第二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2013年中国劳动人口年劳动时间就已经超过2000小时。一份《2017单身职场人调查报告》显示,7成人表示每天都要加班,近3成男性平均每天加班时间要超过2小时。

与此同时,在北上广深上班,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根据高德地图2015年全国36大城市的交通运行数据,平均通勤时间最长的上海为57.6分钟。

加班两小时,通勤一小时,回家累的半死,年轻人能煮顿速冻饺子,家里就算有了烟火气。

在年轻人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而中国人是很少一个人做饭的,这是第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2015年末,中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中国的单身人口已达2亿。26-35岁的“大龄单身”青年多达39.7%。在职场中,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单身。在北上广密集的出租屋里,住着庞大的“空巢青年”群体。

大学毕业刚北漂时,窘于经济压力,我几乎每天做饭吃。那会儿我还单身,自己做饭自己吃了不到一年,我就觉得这事儿简直太可怕了。

是我做饭不好吃吗?我在意大利餐厅当过厨子,爷爷曾经是淮扬菜厨师,朋友也都爱吃我做的菜,但自己做给自己吃,时间一久,那种孤独感,吃什么都味同嚼蜡。

在中国人眼中,吃饭是社交生活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年轻人,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对社交生活更加渴望。据统计,年轻人与朋友用餐的次数,占在外用餐总次数的80%以上。

虽然独居时很孤独, 但年轻人在朋友圈里一定要显得热闹。据调查,约60%的中国人在用餐时会将美食的照片上传至社交媒体网站。

今天吃饭,你晒朋友圈了吗?

原标题:我宁可排队等吃饭,也绝不自己下厨做顿饭

责编牟慧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