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文称,为深入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将联合部署开展相关违法违规内容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打击网络非法鉴定等违法违规内容。文章发布后,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频繁出现涉及盗墓、古墓探险、伪造考古现场以及非法鉴定出土文物等内容。一些视频博主和主播为了吸引眼球,片面追求流量,不惜歪曲考古工作的真正价值,以“寻宝”“探险”“天价”等字眼为噱头,大肆宣扬封建迷信和一夜暴富的不良价值观。
去年,辽宁葫芦岛“00后”男子陈某某与同伴共三人擅自进入贵州省龙里县“果里岩洞葬”内用手机进行直播。为了吸引流量赚钱,三人竟擅入古墓葬搞直播,还随意打开洞内摆放的棺木,将棺木内的尸骨取出任意摆拍,简直令人震惊。还有的内容,披着探险鉴宝的外衣,却干着倒卖文物的勾当。这些视频不但内容荒诞不经,甚至虚构了考古过程,故意夸大文物的价值,误导观众认为盗墓是一种刺激且能迅速致富的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视频还暗示了古墓的具体位置,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规,更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严厉打击非法鉴宝,清除不良流量,让考古和文保工作回归本质,不需要过多的曝光和流量,而是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修缮工程。网上鉴宝视频“如火如荼”,现实却是大量位于乡村的文物遭到破坏,出现摩崖造像被当地村民以“还愿”为由用颜料涂抹“毁容”,南宁一文物保护单位林氏祖屋的一处房舍“骑尉第”用于养鸡等令人心痛的现状。文物保护与考古探寻工作极度依赖专业度和及时性,大量未被保护的文物急需受到关注,文物保护需要吸引更多有专业能力的人参与进来。相比如今网上急功近利的鉴宝探险,这些内容更值得传播与关注。将流量倾斜到文保工作的持续细化,努力让文物保护不留死角才是正道。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直播网红不应该成为“流量秃鹫”,不能为了流量丧失底线,以破坏文物方式乱蹭流量。主播应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向受众传递正确的文物知识和价值导向。平台也要强化落实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规范相关重点短视频和直播运行服务。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与秩序。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容破坏文物行为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公然兴风作浪。两部门重拳出击彰显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但要彻底根治这一乱象,除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推进文物保护法治化。当网络直播为了经济利益不断刷新下限,流量的底线必须用刑法的力量来兜底守护。既要有力实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运用法治力量推进文物工作改革创新,也要善用刑法保护为文物安全兜底,严惩破坏文物行为,织密文物保护司法之网,不断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