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站。 记者 董剑南 摄
当地时间9月9日,德国最大的铁路口岸汉堡迎来了今年开行的第1万列中欧班列。这趟中欧班列于8月21日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运载的物品大部分是来自陕西企业制造的产品,主要是钛合金板。据了解,这些钛合金板将被用于制作手术刀、手术钳等医疗器械,加工完后再面向欧洲市场销售。
作为目前全国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班列,今年1月至8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2636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21.7万吨,其中欧洲方向开行2164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不沿边、不靠海,开放不足曾是陕西的短板。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作为我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西安国际港务区牢记嘱托,以“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运营,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开放优势,高标准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
9月16日9时35分,装载着国际邮件、商业快件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运邮专线的首发。记者 付玉玮 摄
行稳致远
纵横亚欧“带货”忙
9月2日,西安国际港站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两条作业线束上,8台龙门吊正在同时吊装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北侧的第三线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加快进行地面浇筑、铁道安装等工作。
第三线束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将为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注入新动能。
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仅有5条货运线路、没有货场的四等小站。2013年11月,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始发,穿山越岭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启了“钢铁驼队”跨越亚欧大陆的旅程。
如今,当初的四等小站新筑站已经变成闻名遐迩的西安国际港站,建成到发线48条、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310万标箱、运力3850万吨的铁路物流集散基地。中欧班列长安号也从最初年开行不足百列,增加至2021年开行3841列。截至今年8月底,长安号累计开行14051列,运送货品扩展到服装、红酒、母婴用品、快消品、电子设备、粮食、汽车等,一跃成为驰骋亚欧大陆的“带货顶流”。
丝路兴,天下通。
在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看来,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开行,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让更多企业走向世界舞台,造福沿途各国人民,跑出了互利共赢的“加速度”。
“朋友圈”持续扩大。8月23日,首列长安号中越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河内)从西安国际港站始发,标志着西安打通了连接东盟的陆路贸易通道。长安号常态化运行的干线拓展至17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蚌西欧”“武西欧”“十西欧”等“+西欧”线路开行,为国内17座城市提供集结联运服务。
综合成本越来越低。今年4月,启运港退税业务全面启动,西安港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的内陆港,长安号也成为全国首个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的中欧班列。同时,西安港通过“班列+数字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系列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西安港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订舱、报关、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深度融入全球港航体系。
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中集凯通(陕西)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长安号“牵手”走过4个春秋。“服务越来越好,流程愈发便捷,舱位越来越抢手”是公司客服经理张艳的切身体会。
“过去我们要把货物从西安发到青岛港等沿海港口,再经海运抵达欧洲,需要50天左右。现在搭乘长安号,最快11天就能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30%,实实在在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张艳说,长安号让企业发展触角不断延伸。未来,他们有信心与长安号一起成长,阔步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条条中欧班列线路,“编织”成了一张覆盖亚欧的物流网。在全球流通不畅、运力不足的背景下,中欧班列长安号凭借独特的运输优势,稳定开行班次,促进贸易往来,将医疗物资和货品源源不断运往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起共享共赢的重要平台,也传递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新使者,中欧班列长安号承载穿越千年的驼铃声,正携手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在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工作人员装卸粮油。 记者 董剑南 摄
畅通“双循环”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离开陕西20多年后,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回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陈钊坦言,便利的贸易通道、丰富的人才科研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落地西安港的重要原因。
9月2日,在位于“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的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10月底洗衣机生产线正式投产。未来,这里将建成年产量超过300万台智能家电及厨电的制造基地,构建多品牌、多品类运作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加速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尽管还没有投产,但我们已经拿到了来自德国的首单5万台洗碗机订单。我们将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效率高、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陈钊说,“新陆港人”海外人才计划系列政策红利,也将助推企业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聚力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陕西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号物流通道优势,做大“班列+产业转移”规模,以智能显示、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网络终端设备及核心器件、半导体封装测试为主导产业,打造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园区。目前,项目一期起步区4栋标准厂房已交付使用,聚焦智能显示和消费电子两大类行业,产品包括显示器、电视整机、手机、智能小家电、智能穿戴设备等,出口欧洲、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京虹显示、硕达视创、思达智科技等11家入园企业已陆续投产,有力促进了陕西对外开放步伐。
“长安号开到哪里,我们就把商品卖到哪里。”陕西小伙元朝辉的生意也跟着长安号一起奔驰,代购小生意做成了“丝路城”跨境电商平台。他的公司目前拥有6个海外仓、300余家中国供应商,去年销售额过亿元。
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西安国际港务区着力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陕西人钟爱面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刚下肚的那碗油泼面,油和面可能是搭乘着中欧班列长安号从哈萨克斯坦运来的。
2015年,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入港政策及长安号物流保障,西安爱菊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胆迈出国门,开展粮食进口业务,形成了“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农产品物流加工爱菊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散中心”的三位一体粮食大物流、大加工体系,有力保障了国内优质粮食供给。
“借助长安号,哈萨克斯坦优质的粮油、面粉、蜂蜜等产品10天左右就能抵达西安。中哈农业合作既丰富了中国百姓的餐桌,也为哈萨克斯坦带去了发展机遇。”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孟玲说,近年来,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推行新型订单农业种植模式,与当地20多个农场主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协议,推广种植150万亩农作物,带动当地500余名农民增收,促进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成为中哈产能合作典范。
“我们正在加快中远海、中林、五矿、山东港等18个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支撑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完善港口功能,有效提升班列运行效率及本地铁路到发能力。同时加快建设金属、粮食、木材、冷链、整车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中央商务区、西安奥体中心、长安云、长安乐、国际商事法庭等载体,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为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
西安奥体中心。 记者 董剑南 摄
全运新时代
全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效能
去年9月,十四运会在我省精彩圆满举办,一大批体育场馆拔地而起,成为造福三秦百姓的优质资产。
全运红利如何造福群众?后全运时代如何继续发展?
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摆在了西安国际港务区面前。今年5月,省政府印发《十四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指导意见》,鼓励推行场馆社会化专业化运营,增强复合经营能力,提高综合利用效能。
作为十四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所在地,西安国际港务区从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三个维度加快推进场馆赛后运营,全力打造多元互动体育空间,让广大市民共享全运红利,推动我省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5月19日至22日,全球三大顶级电竞联赛之一的2022和平精英职业联赛春季赛总决赛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成功举办。线上观赛人数破亿人次,顶级场馆“邂逅”顶级赛事,为观众和玩家带来了震撼体验。
“西安奥体中心是国内首个5G智慧场馆,集合体育竞技、媒体转播、智慧服务等功能,可满足各种大型赛事、演出活动的多元需求。”西安润港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鹏说,西安奥体中心将持续引入演唱会、体育赛事、音乐节、嘉年华等活动,打造区域性体育赛事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提高综合利用效能。
今年夏天,开放运营的西安奥体中心游泳馆成了不少西安市民戏水消暑的最佳选择。“之前没想到能在全运赛道上游泳。这里的水质、水温、硬件设施都很专业,体验感非常好。”市民刘轲说。在这里,不仅能体验到奥运级别的比赛场地,还有机会欣赏到世界冠军们的精彩表演。
7月21日,刚刚在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大放异彩的中国国家跳水“梦之队”来到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适应性训练。全红婵、陈芋汐、王宗源以及陕西小将白钰鸣等跳水健儿悉数亮相。队员们站上跳板、跳台进行训练,利落起跳,空中翻转,让不少前来“打卡”的观众大饱眼福。
同日开放的大众健身游泳馆是十四运会时选手的训练热身馆,一流的场馆设施也让许多游泳爱好者直呼“过瘾”。
场馆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西安奥体中心大众健身羽毛球馆、足球场、篮球馆等场馆均已陆续对群众开放,成为市民健身娱乐好去处,掀起了“全运新时代”全民健身的热潮。
“十四运会的圆满举办点燃了群众的体育热情,也留下了一大批优质的全运资产。”孙艺民说,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围绕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三个方面,积极引进顶级赛事,助力西安打造体育赛事名城;延伸体育产业链,推动体育文旅产业融合;以场馆场地开放助力全民健身,让群众共享全运资产,推动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领航中国|从四等小站走向世界一流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雄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