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与西藏民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西藏民族大学文物考古实习实践基地、秦汉新城文物考古人文交流基地同时揭牌。
签约仪式在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秦汉新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共建西藏民族大学文物考古实习实践基地和秦汉新城文物考古人文交流基地,加强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提升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秦汉新城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89.6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内散布着秦咸阳城遗址、西汉长陵等不可移动文物点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近年来积极探索文物遗存“保护+传承+利用”创新路径,在博物馆体系建设、大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第一所高等院校,也是首所在秦汉新城落地办学的本科高校。建校66年来,西藏民族大学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并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签约仪式上,西藏民族大学文物考古实习实践基地、秦汉新城文物考古人文交流基地同时揭牌。双方将合作开展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并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培训等方式,共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水平,推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同时为秦汉新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秦汉新城和西藏民族大学将依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优势,在丝绸之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文交流合作共建等领域深化合作,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利用合作新模式,助力新时代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及产学研用机制创新。
文/郑凌媛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