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潞安化工向“安”阔步行
一吨吨乌金随着综采装置和运输设备的平稳运转滚滚而出;一批批化工原材料在中控指挥中心的精准调度下,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反应容器中履行使命;一套套“国之重器”踏出国门,漂洋过海,开拓着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太行之巅、齐鲁大地、西部戈壁……潞安化工集团各企业勾勒出的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这一切都是在安全之基上绽放的发展之光。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集团在安全管理的道路上不断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全面推动体系模式突破创新、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员工素养与时俱进,逐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新格局,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员工素养 深扎安全意识之根
7月22日至8月2日,集团组织20座高突矿井的矿长、总工程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分两批跨越千里远赴淮河能源,开启了一次精心策划的学习之旅,实现了一场关于瓦斯治理的“智慧碰撞”。
“这次对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抽采精细化管理等举措,探索治理瓦斯的潞安之路。”
“我们要转变观念,系统规划瓦斯超前防治,精细规划做到‘钻验分离’,考察引进瓦斯治理新装备,通过大钻机和长钻孔等优势来弥补局部高强度、高密度措施缺点,从而实现‘抽、掘、采’平衡发展。”
……
近年来,集团不仅通过大规模组团跨省学习,让“关键少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上展现“大手笔”;更多的是立足“双主业”发展战略新定位,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在提升全员素质能力上下足“绣花功”。
“我们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根据新的标准规定和生产岗位的不同需求,‘三维’发力,努力全方位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与能力,为企业安全生产打牢坚实基础。”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培一部部长王华说。
所谓“三维”,即在开发安全培训课程上,根据不同人员的培训侧重点,分产业、分专业、分层次、分岗位,共同编制完善培训教材,制定不同培训方案,开发“菜单式”培训课程;在打造安全培训师资队伍上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组织学校专业老师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跟岗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定期来校授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拓展线上安全培训方面,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干部员工全覆盖的培训模式。
“近四年时间里,我们承办集团层面的各类安全培训共计12.16万人次以上,各类安全培训平均合格率98.5%;利用潞安化工学习平台开展各类安全培训69887人次,线上培训学习154.8万学时以上。”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管理部部长任旭红说。
此外,各基层单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也是多措并举、各显其能。
煤基合成油公司创新开展了“事故专题研讨”。每月选取一个典型事故案例,通过解剖“麻雀”式地分析事故案例中可能存在的人员、设备、环境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参与人员通过“以案说法”的模式,深入事故场景开展“头脑风暴”,分析风险,提出对策,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意识。古城煤矿不断探索“小班”教学+“大班”培训模式,将“警示教育+安全讨论”同“干部上讲台”活动深度融合,做到“现场讲、讲现场、干中学、学中干”;实施培训“双向”选择,采取现场帮带与远程指导相结合、长期派驻与短期帮扶相结合模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近期,我们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在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组织开展‘起底式’全员集中安全教育,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培训不漏一人。” 集团安全管理部副部长马际鹏表示,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安全培训也会永远在路上。
升级技术装备 点亮智管高效之光
“‘潞盾一号’目前已经运转十个月时间,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掘进效率,还使作业人员处于永久支护下,基本实现了本质安全,有效提升了企业矿井深部开拓和复合灾害治理能力。”余吾煤业公司南风井工区负责人崔朋辉说。
技术装备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硬底气”。“潞盾一号”的应用只是集团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装备升级的一个缩影。集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积极推进各产业智能化建设,并通过政策的“强引领”、集团的“广布局”和科技的“硬支撑”,汇聚成一股强劲东风,使智能化建设在潞安遍地“开花”。
在新元公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十多块液晶显示屏上,井下巷道、瓦斯泵站、水仓管网、掘进工作面等不同点位的影像正通过5G信号实时传输,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精准操作下,生产井然有序。
恒通化工公司构建人员定位系统、隐患管理数字化应用系统,通过数智化平台实现了岗位智能巡检。根据生产装置功能划分巡检单元,确定了巡检点,岗位员工使用点检仪就可进行巡检。
在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巡检工可以在“电子警察”的协助下对设备进行细致“审讯”,若发现隐患或故障,则及时把故障类型、设备编号等信息发送到后台管理系统,让设备隐患无处遁形。
截至目前,集团累计完成2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13个省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其中,2023年规划建设的10座年产达180万吨智能化矿井全部通过山西省能源局组织的智能化矿井评定,达到智能化建设条件Ⅱ类煤矿中级标准。2024年规划进行智能化建设的7座矿井目前正有序推进。化工板块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持续加大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人员定位、电子巡检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集团整体规划,伊田煤业今年将在智能化建设中实现质的突破,有了前面15座矿井做样板,我们对这项工作更有信心。”伊田煤业公司机电部副部长李飞飞对矿山实现智能化充满期待。
创新体系模式 铸就安全磐石之基
“对照设计图纸,你们这套装置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规范连接……”日前,集团三季度安全大检查检查团在对一座煤矿进行集中检查时,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通过运用安全“六查”工作法,经现场进行问题溯源、责任认定、隐患整改等一系列流程后,使该起隐患实现了闭合管理。
“六查”工作法是集团在新形势下探索出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措施,即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大处着眼查图纸、看系统,强化安全风险超前管控,小处着手查现场、查行为,强化安全工作执行力,并通过查标准、查制度,深查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善管理制度,堵塞规程漏洞。
“现在,我们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查隐患、治隐患,隐患重复出现、再次治理隐患’模式,通过‘六查’,制定源头治理措施,并进行追责考核,切实提升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常村煤矿安全副总工程师赵文金对“六查”工作法带来的改变深有体会。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一方面在传承中不断吸取经验沉淀积累,一方面在开拓中不断融合新元素丰富扩延,致力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体系、方法、模式上求突破、谋实效。
“近年来,集团立足‘风险可控、事故可防’安全理念,逐步构建了‘完善责任、落实责任、层次管理、追究责任’安全责任体系。新体系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六查’工作法的顺利推进,为企业构建安全稳定新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集团安全管理部副部长马际鹏介绍说。
2024年,随着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加速融合,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全面运行,安全管理也主动拥抱“数字”。在平台的安全管理系统中,“完善责任、落实责任、层次管理、追究责任”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六查”工作法得到了完整体现。
“今年三季度安全大检查集团层面首次使用该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隐患整改不及时、假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整改过程透明化、可追溯,最大程度保证了生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自的生产安全风险和‘三违’情况,使安全管理走上了‘快车道’。”集团数字化专班负责开发该系统的高志强说。
回望来时路,潞安化工走过的每个深刻印迹,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通往安全彼岸的道路;展望前行路,潞安化工将立足新的起点,继续探索安全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让安全之花在每个角落绚丽绽放。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牛书红 李文龙 武越 潘润花 满浩程 林永山 高劲鹏 冯煜 丰路明 吴晓静 侯佳琳 韩涛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