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从六个维度精准发力为基层减负》。文章提到,要纠正一些基层部门“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不良倾向,基层干部应该从虚耗精力、消磨时间的无效“内卷”中摆脱出来,引发了许多基层工作人员的共鸣。
基层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与群众的急难愁盼“短兵相接”,工作繁冗琐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为基层“减负”是基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2019年3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基层负担过重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近年来,一些新的形式主义现象开始抬头,又带来了新的负担。
基层苦“内卷”久矣。“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行为,摆出了“吃苦”“勤勉”的姿态,但又没有带来为民服务的实绩,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虽然被安排了值班,但只是形式上的打卡签到,实际上没有必须处理的事务,有人自嘲“今日值班一切正常,楼道正常、桌椅正常”。这样的为值班而值班、为加班而加班、为吃苦而吃苦,极大消耗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精力,消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现象,根源在于政绩观的错位。衡量基层工作的成效,最应该听的是老百姓的评价,最应该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绩。但是一些基层单位功劳不够就拿“苦劳”来凑,先把加班加点的“人设”立起来,摆出“我已经很努力了”的架势。这样“自欺欺人”,有的是为了摆给上级看,有表态邀功的心理;有的是为了摆给群众看,有博取同情的心理。这两种心理,都没有把心思用在认真改进工作上,都是政绩观错位的“歪脑筋”。看似是“自我加压”的积极作为,实际上是偷懒取巧的不作为、乱作为。
基层是党员干部显身手的舞台。基层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精力都是宝贵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大家都有拒绝躺平、不怕吃苦的觉悟,只是希望把工作热情和精力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用自己的“辛苦指数”真正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杜绝跟风值班、攀比加班的同时,对于真正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人员,组织也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照顾,不能让人像陀螺一样“连轴转”,该补休的要补休,用劳逸结合为基层工作人员“充电”,让他们睡好觉、休好假,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工作中。
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基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用表面上的“苦劳”替代真正的“功劳”,要用合理的考核“指挥棒”激励基层工作人员多创实实在在的“功劳”。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鲜明树立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一手抓减负,一手抓赋能,党员干部得锻炼,人民群众得实惠。扭转错位的政绩观,让实干之风劲吹,基层气象方能焕然一新。
特约评论员 吴迪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