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 消息,9月25日上午,上海一商场内,一名女童手扒扶梯双脚悬空,情况十分危急,好在两名男子挺身而出将其解救下来。26日,救人的丁先生告诉记者,将孩子救下本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却遭到一些无端的指责,“有人说我救人的速度慢了,还有人说我救小女孩时,手放的位置不对。”经过这件事后,他感觉个别网友的网络暴力很可怕。
↑网络视频截图
网友的指责,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无心之语和含“恶”率颇高的言论。对比那种看见某个手部动作就紧张、担心的一般心理,打着道德旗号进行“莫须有”式的言语攻击,是无事生非,实不可取。应该严肃提醒的是,对于诽谤,当事人拥有依法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去年8月,在安徽淮南,一小女孩和伙伴玩耍时,脑袋卡在铁门缝隙中无法动弹,身边的小伙伴急得眼眶通红,幸好被一名巡视工作的环卫师傅及时救下。但事后,同样有网友质疑救人者“手放的位置不对”,甚至被质疑伸出“咸猪手”。今年9月1日,浙江松阳,一男子冲进女厕救下晕倒女孩后,也有人说怪话,男性进女厕所不妥,“为什么不叫女工作人员帮忙”?
在人命攸关的时刻,这些施救者当然想的是救人要紧,事后被人怀疑、质疑,怎么可能不委屈?这都哪跟哪啊,小学生都明白的“救人要紧”不必苛责的道理,怎么就让位给了“手部动作合理”呢?
此类“争端”,说起来都有些无聊。要破解某些键盘侠的逻辑其实非常容易,拿出常识就可以。
按照类似逻辑,救人应当全程“完美”,不能有任何瑕疵——例如手不能碰到女孩的隐私部位,或者救人姿势必须“优雅”。老实说,如果脱离现场语境,这样的说法似乎不无道理。但在这几起事件中,情势都是十分危急,稍有延宕,后果不堪设想。在救援时间、手段有限、条件苛刻的情况下,要按照“完美救人路径”来,非出大事不可。那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有人不讲原则和逻辑,我们需要用正直之声,用常识,为每一个敢于挺身而出救人的“侠客”撑起“保护伞”。要知道,他们被质疑,并不只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是涉及集体利益、集体感受的事。唯有坚持发声、催生共鸣,这份“好人力挺好人”的气场才不至于被歪理邪说所压制。比如针对这类质疑声音,就有不少人站出来,申明立场、批驳错误观点,在精神层面加以驰援。这是一个积极的表现。
有人认为,对于那些无厘头的质疑,不理会就好,“清者自清”。这话当然超脱,但需要看到的是,当救人者作为个体立于舆论场,就会容易陷入负面语言的泥沼,感到艰险莫名,甚至会灰心、寒心。这个时候,公众的“话语拥抱”,可以给他们以力量支撑。
这一点也提醒我们,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有关单位抑或街道、社区,也有帮助当事人厘清事实、发出正面评价的责任和义务。很多时候,权威方面的评价性和解释性作为,相当于在一起事件中“盖章认定”,可以促进“疑团”和“误会”的解开,使得不明真相的群众恍然大悟、冰释“前嫌”。如一些救人事件中,救人者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用人单位的表彰,就很有说服力。
当然,也要看到,在一起救人事件中呱噪不休的人,只是个别声音,他们并不能代表舆论的核心立场。毕竟,正直之士、刚直之语,才是人际和舆论场的主流。
原标题:快评丨救下女童被指责“碰隐私部位”,危急时刻苛求完美是害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