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北碚的大小村镇,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弯下腰,打扫路面、整理沟渠……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打扫卫生看似一桩“小事”,背后却是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计”。
近年来,北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加压力,从乡村居民最迫切的环境改善入手,从最渴望的生活质量提升入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青山为屏 绿水为带
农村生活污水“有家可回”
农村生活污水“无家可归”,一直是影响村民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因素。其中小微水体即房前屋后的小池塘、田埂路边的小沟小渠,村民们生活美不美,很大程度上就倒映在那一波池水里。
从为水发愁到为水而战,“东升经验”是北碚大刀阔斧推进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经典之作”。
当地编制了《重庆市北碚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施策“毛细血管”,打通治水“神经末梢”。
北碚区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柳荫镇东升村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项目,采用“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高负荷活性生物滤床”工艺,对该村杨家坝、王家坝、新农村3个聚居点的灰水和黑水全部收集处理,日处理生活污水50立方米,排水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B标,有效改善了该村人口聚居点的人居环境。
青山为屏,绿水为带,小桥、流水、人家……阳光下的东升村,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据介绍 ,《北碚区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就是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文件中确立了改厕、除脏、治污、清废、靓村、规划等“六项任务”,细化分档整治、强化示范引领“两项举措”,改习惯、重管护、强机制等三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6+2+3”工作任务体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力重点,为实现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村整体面貌提升奠定了基础。
素质提升 共同参与
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现在你看,水塘沟渠、道路两侧、房前屋后都清扫打捞干净,整个村子既整洁又漂亮,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家住静观镇素心村的孔娟言语中透着自豪。
前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环境也逐渐显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掩盖不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黯淡。
让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从北碚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伊始,这一惠民情怀,始终伴随着北碚的每一次抉择。
从老百姓关心的地方行动,北碚区在农村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上狠下功夫,力求通过提升群众综合素养来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动力和扎实基础。
当地通过组织各街镇广泛开展人居办发放一封倡议书、街镇选树一批先进、村社设立一个宣传栏、院落开展一次农民课堂的“四个一”宣传攻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群众大力普及“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自发整治,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然而如何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破解难题,既能让农民受益,又能美化乡村?北碚区用上了很多巧劲儿。
例如,督促各街镇经常性开展大整治、大扫除等集中清洁活动,着重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公共区域整治,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主人翁角色感,进而提升农民群众主动养护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的使命感,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既见新村 又见乡音
农村人居环境之“变”与“不变”
北碚的农村,从农业产业规划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从休闲农业到乡村旅游,从美丽院落到美丽农庄……这一切,无不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激情。
在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杨家坝大院,住着36户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杨家坝院落以“柳”为元素,对6个村民聚集点集中打造,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分为柳耕农耕文化园、柳音接待中心、柳趣儿童乐园、柳书读书交流书屋、柳宿休息住宿、柳农稻草园。
在院落的环境整治中,这个院落以“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为标准,“整容美化、亮化”村民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和公路沟渠20处,完善公路、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开展了垃圾分类,建立起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利用闲置的犁、耙、石磨等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提档升级,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还利用闲置农房搞起了民宿。
北碚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和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整治一役达标,改厕、清脏、治污、修路、增绿、靓村多管齐下。
2020年的“集中行动日”开展以来,北碚全区15个街镇开展各类清洁行动150余场,清理沟渠500余公里,积存散落垃圾1200余吨,农村直接受益人数达20万余人。
如今,农村人居环境之变,农民精神也日益丰盈。傍晚华灯初上时,一些乡镇广场上,劲刮着一股“文艺风”,唱歌、跳舞,场面好不热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