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数”说母亲河 | 放着30万年薪董事长不做,回来当月工资1100元的村支书,他为啥偏说自己赚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杨野 毕克勤2020-12-26 12:58

51岁的曾瑞华何等精明,但他却算不清一笔账,自己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旁人都说他傻,连小学生都会算,但曾瑞华偏认为:值!

-FZ10025696002.jpg

曾瑞华是石柱县田畈村支书,今年51岁,曾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与人合伙在酉阳开过一家建筑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年薪30万元。然而,他却将公司交由合伙人管理,放弃高薪,回到了家乡田畈村,出任村支部书记,每月领工资1100元。

这笔账算起来,他不仅是亏了,还亏得多。

放弃30万年薪

“我是田畈村人,18岁开始当基层干部,当了14年,却没能带领家乡致富,就当了逃兵,出去做企业。”曾瑞华说,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他一直挂念家乡的发展。

2014年,当时的村支书给他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回来带领乡亲一起致富。当时正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曾瑞华犹豫不决,但是老支书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你从18岁开始带动田畈村人致富,但家乡还没富,你却跑了,现在你个人致富了,你有责任。”。

这句话打动了他,曾瑞华在电话里回复,“你等我,三天后给你回话。”

真的只用了三天,他回拨电话说,“我回来了。”

曾瑞华只用了三天时间,说服了合伙人,辞掉了董事长,也放弃了30万年薪。

2016年8月,曾瑞华当选村支书,拿着每月1100元的工资,却异常有干劲地在上升一个月后,就开始实施梨园项目。

-FZ10025696001.jpg

用了20万又20万

事后人们才知道,其实,思考的这三天,曾瑞华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回家和老婆要钱。“我回田畈村去,就用20万元,多久用完,就多久辞掉村支书回公司。”但直到现在,20万用完了,老婆又给他打了20万,也用完了,他还是没有辞职。

曾瑞华用自己的钱,外出考察了六个省,并请来四位北京专家到村实地查看,给出规划意见。确定种植水果产业后,他又带领五六位村干部外出考察。“都是自己掏钱,我不用村里一分钱。”

曾瑞华将自己的考察资料以及专家意见整理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水利部门也启动了龙河项目区田畈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看过材料后认为非常好,可行性强,为这个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

在这样的契机下,田畈村梨园正式开始实施。引进业主,发展大户,带动全村农户共同发展。曾瑞华根据村里的坡地地型,定格发展模式:下边沿河搞垂钓区,中间花果带,上面做观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FZ10025696005.jpeg

一周办出梨花节

经过几年发展,梨园在今年进入收获期,满山梨花盛开。看着梨花如雪,曾瑞华心里想的却是“丰收在望,但田畈村并不出名,没人知道这里产优质梨,如何才能将田畈村的梨推出去呢?”

3月21日,曾瑞华在村里的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下周我们要办首届梨花节,愿意义务出工的,明天早上九点钟到村委会集合开会。

曾瑞华回忆道,“第二天,来了85人,对清洁卫生、秩序管理、舞台搭建进行了分工,后来又来了20人。我当时很感动,完全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连中午吃饭都是各回各家。”28日田畈村首个梨花节开幕,中途没有一个人退出。

首届梨花节,各种搭台物资、彩旗等材资费花费了3.2万元,全部由曾端华一人掏腰包,不动村里一分钱。为做好疫情管控和交通安全,曾瑞华还请来县里的医生驻扎,以及交警现场维持秩序。当天就有七八千游客来到田畈村赏花,他们还在网上搞了直播,10多万人参与观看。

田畈村赏花品梨宣传的第一枪,开得响亮。

-FZ10025696004.jpeg

不算小账算大账

如今,全村总计参与梨园种植的有328户,共有1312人。其中有56户贫困户,共计235人。村民们分片流转土地,承包梨园,或入园打工,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公司现在还在催我回原来岗位,但我还是决定继续留在村上。”曾端华说,他有信心将田畈村的梨产业做强做大,将田畈村做成“中国梨村”。将品牌打响后,田畈村将会驶上自己当初设想的理想公路,家乡的老百姓有可持续收入,才能够真正脱贫致富。

今年,田畈村被评为重庆乡村旅游示范点。

曾瑞华不算个人得失这本小账,他心中盘算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土不再流失,荒山不再闲置,家乡不再贫穷。左算右算,曾瑞华都觉得值!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摄影 毕克勤

责编郭承斌
Top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