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话长江 | 母亲河东出重庆的守门人
清晨的巫山,云雾挂山间
远处巫峡口,
巫山长江大桥犹如一道若隐若现的彩虹横跨长江。
近处,
巫山码头在睡梦中醒来,
寒江激流中,
机械清漂船发出轰鸣驶向江心。
12月24日,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
中央和重庆市属媒体、区县媒体联动展开的
“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
行进式采访报道团来到
长江重庆段的出口
巫山。
滚滚长江,波光鳞鳞,
洁净明亮的江面,
时不时还能见到几条鱼儿闪过。
2008年开始作清漂工作的张兵,望着江面感慨:
长江母亲河换新颜了。
以前,
长江上垃圾多到你无法想像。
张兵回忆那时的情景:
波浪能将垃圾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越来越厚甚至可以站人。
记得有一年,靠近岸边的垃圾越积越厚,一些胆子大的人,就跳上垃圾“陆地”,在上面走来走去。
他和管理人员马上上前劝阻这种危险行为。
这些垃圾有上流游漂下来的木头、竹林等,但最多的是以白色垃圾。
以前长江上往来的船,产生的垃圾都随意甩进江里。
记得2008年才参加清漂队工作时,
长江江水混着大量泥沙,
垃圾东一堆西一堆,
在江面上向下游流去。
2014年时,垃圾特别难清理的,有一次清理一个从上流冲下来的大树,被水一泡,特别重,动用了几十个人才拉到岸边。
还有一次,上流下暴雨,一丛竹林,被冲下长江,重达五六吨,用船绑好托到岸边,动用大吊车才吊上岸。
“这是滑坡造成的,可见水土保持是重要性。”
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了。
特别最近几年来,
农村垃圾的清理,
人们意识的改变,
包括整个沿江各地区都在积极加入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
垃圾每年减少数千吨左右。
“我没有文化,但我清楚,我们生活在长江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爱护。谁愿意家门口垃圾成堆。”张兵说。
在巫山,像张兵一样的母亲河守护人有50位。
配上作业船只设备,
张兵们年均出动清漂船只3000艘次、作业人员9000余人次,清理转运处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万余吨。
如今,
有张兵这样的守护人,
日夜守护着一江东流的清水,
江面一片清爽洁净,
白色的浪花轻轻拍打着江岸,
恬静而美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摄影 毕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