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江津筑牢母亲河入渝第一道生态屏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杨野2020-12-30 12:03

◀江津区长江段,移动式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点。

▲红嘴鸥在几江长江大桥附近觅食嬉戏。

日前,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央和重庆市属媒体、区县媒体联动展开的“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行进式采访报道团来到江津。报道团团员们看到,长江江面清爽洁净,偶有货船驶过,惊起水鸟翻飞,十年禁渔,这一带江边已不复往日渔船争流、垃圾逐流的景象。

江津区作为长江入渝第一站,近年来,坚持“渔民上岸、执法下河、生态向好”,着力开展长江渔民退捕转产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鱼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全力治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长江干流以及保护区渔业生态修复工作。

渔民上岸

当起护渔志愿巡护员

57岁的黄达明家住江津珞璜镇矿山村九社,十七岁时,他传承父辈打鱼手艺,成为一名渔民。黄达明的大儿子如今三十多岁,也是一名打鱼好手。

说起上岸,黄达明连用两个“没想到”,没想到会告别渔民生涯,更没想到会当上护渔志愿巡护员,从捕鱼变护鱼。

2018年,黄达明将渔船上交了,上岸买了一套二手房。儿子上岸后外出打工,黄达明则加入了护渔志愿队。

黄达明对滥捕行为深恶痛绝,“那些人用大功率电网打鱼,不管大鱼小鱼,无差别统统打死,所以江里的鱼才会越来越少。”

黄达明说,因为当志愿者,他“得罪”了不少人。在阻止非法捕捞者时,他被人开船撞过,拿木棍袭击过,有人打电话威胁说要杀他全家,还有人找上门用金钱诱惑他,黄达明都不为所动。

目前,江津每天巡逻江面的志愿护渔队伍达40余人。志愿护渔队带头人刘鸿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将大量精力放在了护渔上,让妻子打理企业日常事务。几年来,他已陆续投入了近百万元。

据悉,目前江津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渔民退捕转产工作,543名渔民均退捕上岸过上新生活,全面落实了安置政策。

2020年1月1日长江干流全面禁渔以来,江津共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3起62人,没收三无船11艘,渔网1036张,渔获物370公斤,救护国家一级保护长江鲟3尾、二级保护大鲵3尾,建成人工鱼巢43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鱼苗436万尾。

不再乱排

船舶也有了“免费公厕”

在江津通泰门段的河边,“重庆环保3号”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正在作业。

“环保3号”是江津在境内长江水域设立的众多船舶污染物接收点之一。除了“环保3号”外,其余三个船舶垃圾公益接收点分别位于长江江津段境内的石门、珞璜、德感水域,有了这些公益接收点,就相当于有了船舶“免费公厕”,有效减少了船舶污染物的偷排乱排。

不管是“环保3号”,还是船舶“公厕”,这都只是江津区“13419船舶污染物接收行动”计划中的一部分。

江津还在白沙、几江、珞璜水域设置3处船舶污染物接收口,用于“环保3号”接收的船舶污染物转岸处理。同时,在全区19家港口企业推行靠港船舶的固体垃圾和油污水接收,通过系列措施有效助力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促进绿色航运发展。

江津区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点运行一个月以来,共接收生活污水158.1吨,生活垃圾2.9吨,免费服务船舶近百艘次。19个码头(不包括4个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点)今年以来接收船舶固体垃圾3.6吨。

江水清了

关闭罗非鱼养殖基地

在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璧南河旁。当地山下原有一个小煤窑,关停后竟涌出了温泉水,水质达到2类。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村民开始利用温泉水养殖热带鱼,规模逐步扩大到养殖户69户、水域面积492.5亩,年产罗非鱼等苗种1亿尾、商品鱼197万余公斤,一度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热带鱼养殖基地。

随着沿海地区热带鱼进入西南市场,长冲渔场的竞争优势不再。一些养殖户在利益驱动下,采用高密度、大量投饵的养殖方式,产生了大量养殖废水。温泉水经过渔场后,从2类降到了劣5类,导致璧南河两个断面水质污染严重。

2019年4月,江津区决定关闭长冲渔场,经过近3个月的攻坚,所有养殖户顺利实现“退渔转产”。

同时,江津区对长冲渔场开展清淤、种植莲藕修复生态等综合治理。2019年7月以来,璧南河相关断面水质逐渐从过去的劣5类提升到了现在的3类。

筑牢屏障

保护长江入渝第一道生态

经过一系列强力整治措施,如今的江津长江两岸,鸥飞长空,鱼翔浅底,山水人城和谐自然。

为保证长江生物的多样性,江津还在油溪镇一带的水域,为长江野生鱼搭建“人工产房”。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云说,人工鱼巢不仅能给产卵的鱼和鱼卵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还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据他初步测算,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鱼卵1万粒,本次人工鱼巢建设可产鱼卵共计6.37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可增殖近4000万尾鱼苗。

截至2020年3月,在江津区和永川区的杨家沱、鼎锅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设人工鱼巢638个单元(6.37万平方米)。

江津几江大桥下,滨江路边,经常能见到成群的红嘴鸥和红胸秋沙鸭。

近年来,江津区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理念,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好“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各项要求,筑牢了母亲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并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责编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