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 在体育界,这些规则和“套路”帮助运动员预防艾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体坛明星们除了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呼吁预防艾滋,体育圈内也在用各种手段教育、引导以及用规则甚至“小把戏”,帮助运动员们预防艾滋。
规则和“套路”齐上阵
有着高度关注和高商业价值的NBA,预防艾滋病是整个联盟“必答题”。大多数运动员都十分年轻并且一夜成名,他们身处的环境或许会在某一刻让人放松警惕。
每年,NBA都会对刚进入联盟的新秀进行“上岗培训”,其中就包括预防艾滋——NBA的新秀都是20岁出头,刚入联盟立即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并领取到高额工资,对此,NBA会对他们进行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到如何理财等各方面的培训,其中细节设计得很巧妙,甚至充满“套路”。
新秀们会被要求在位于纽约的酒店集中培训,但在酒店附近,会有一群女球迷时常出现——这是运动员们在全国各地比赛时都会遇到的情况,女球迷穿着惹眼十分热情,让受到关注的新秀们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对培训有点心不在焉。
第二天,新秀们会很意外地发现,之前见到的女球迷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房间门口,之后她们会挨个自我介绍:“你好,我叫XXX,我有艾滋病。”球员顿时恍然大悟,一刻的放纵可能就会让自己抱憾终身。
大量发放避孕套
国际体育大赛都会云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为了鼓励安全性行为和宣传预防艾滋病,发放避孕套成为必备措施。
以奥运会为例,发放避孕套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报道,奥运会大规模发放避孕套可追溯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一共为运动员提供了5万个。2000年悉尼奥运会发放了两次,第一次是7万,第二次是2万。
此后,每届奥运会的发放数量都超过10万,2016年里约奥运会甚至创纪录地提供了45万个。即便是受到疫情影响的东京奥运会,也向运动发放了避孕套。
东京奥运会实施了严格的防疫规定,但组委会仍然向运动员提供避孕套,但是仅在奥运结束后发放。对此,东京奥组委表示,这些避孕套应该由运动员带回各自的祖国,用于帮助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与艾滋交锋,他们一直在战斗
与艾滋病交锋的运动员,最著名的就是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
约翰逊是NBA的门面球星,在1991-92赛季前的例行体检中,他被检测出携带着HIV病毒,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接受着治疗,那一年他32岁。
感染HIV病毒并不意味着艾滋病开始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约翰逊采用鸡尾酒疗法——通过药物降低血液中的HIV病毒到一个极少的数量,让HIV处于潜伏的状态。有着良好的身体底子,加上每日保持训练,约翰逊一直保持着健康,甚至在1992年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并帮助美国篮球队夺得金牌。
到了2014年,约翰逊甚至可以进行献血。据报道,他体内的艾滋病毒含量非常低,已经可以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清理,让血液可以安全使用。
约翰逊表示在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我从来没把自己当病人,或者想着自己得病了。我感觉好极了,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妙。我庆幸自己活着,每一天都活着,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节日。”
洛加尼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跳水运动员之一,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洛加尼斯就被检测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虽然如此,他的生活却没有受到改变。
退役后,他出演了音乐剧,他的自传《击破水面》在美国最畅销书榜上占居第一位长达五周,还被改编成电影。这名在奥运会拿到了4金1银的伟大跳水运动员,被称为同艾滋病抗争的楷模。
如今,洛加尼斯依然很健康,他的生活也十分规律——上午锻炼,每天午睡,每周都会做两次瑜伽。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原标题:在体育界,这些规则和“套路”帮助运动员预防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