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文:丢掉铁饭碗勇创业,资产已逾50亿
06-22 17:45:0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微信图片_20180619091132.jpg

人物档案

秦世文

2017十大重庆经济年度创新人物

重庆桥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涪陵区政协委员。2007年白手起家创建桥达集团,历经十年砥砺,如今企业注册资金达3亿元,资产超过50亿元,旗下21家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建筑、劳务、金融、营销、教育、物业管理等行业。

涪陵一直是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镇,制造、建筑、金融、餐饮……商人群体与重庆经济发生着深刻的交融。

丢掉“铁饭碗”创业

上世纪80年代,秦世文曾是涪陵三峡轮船公司的员工。在那个交通和通讯都相对闭塞的年代,轮船几乎是联系重庆上下游城市唯一的通道,而正是在跑船过程中,秦世文的商业才能很快显现出来。

1990年,21岁的秦世文已在轮船公司工作了6年。他不再满足于轮船公司的工作,经过3年的停薪留职,以及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最后毅然辞掉了“铁饭碗”工作。“那时候常年都是跑湖北沙市、湖南城陵矶等线路,去的次数多了,总能发现商机。”通过两个地区市场的差异,利用熟悉的航线和市场,将湖北的优质特色商品运到涪陵,从副食品、小商品零售,逐渐发展成批发经营,农副产品、食品的批发让秦世文积累第一桶金。

1997年,重庆直辖,秦世文认准了直辖机遇,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了重庆主城。

从商贸转战矿业

秦世文熟悉的是商贸,因此在重庆主城,他选择进入的是服装批发生意,并很快成为了上海紫澜门服装的西南区总代理。

在品牌竞争不明显的年代,一个强势品牌迅速拓展了秦世文的商业空间。除了在朝天门市场开展批发业务,他还在大都会、新世纪等高端商业窗口做零售。在终端市场,秦世文既卖10万元一件的貂皮大衣,也卖100元一套的俞兆林保暖内衣,灵活的商业手段让其迅速做大。同时,凭借商业极好的现金收益,他开始关注投资领域。

2004年,秦世文退出服装生意,前往贵州桐梓购买了煤矿。储量虽然不算大,但秦世文却踩准了煤矿炒作的风口,在最低价位时进入,并在价位最高时成功脱手。

2007年,政府开始整顿、回购私人煤矿,而秦世文已经抱着充足的现金回到了涪陵。从商贸到投资,秦世文在产业上迈入了更高的平台。

资产处置进军地产

2008年前后,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涪陵开始整顿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和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地出现了一些需要处置的资产,而解决这难题的关键就是现金,此时的秦世文手上恰好握有充足的资金。

秦世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一批四久工程和破产企业,筛选后将有投资价值的资产进行打包收购,该偿还的债务他来偿还,该解体的企业他出钱安置职工……在完成一个个资产包买进卖出的同时,秦世文获得了珍贵的土地资源。

这是秦世文迈上更高产业平台的关键一步,秦世文和中科集团董事长黄一峰等人联合开发了几个项目,项目结束后,秦世文正式成为了地产开发商。

一块地看了50次

2009年,秦世文决定将公司总部从涪陵迁到主城。此时,主城区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新的市场格局——央企和外资财团纷纷进入主城,民营地产开发商被划分出一二三品牌,市场迅速向一线品牌集中。此时进入主城市场,秦世文的机会在哪里?

秦世文先是通过对一家地产企业的并购,在空港获得了一块土地。尽管这块地的楼面价只有1300元,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当时周边都是农田和荒地,没有交通设施,没有商业配套,因为邻近机场,天上还有一条航线。周边少数楼盘一个月的销售不过30、50套住房,连资金利息都不够。”秦世文说,尽管所有人都反对拿这块地,他去看了50多次,经过反复测算,最终还是决定投资。

随着轻轨三号线向空港的延伸,周边的土地价值迅速增值,而T3航站楼投入运营之后,航线改道,秦世文的项目收益增加了数倍。

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随着地产寡头时代的到来,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近几年民营金融行业发生变化,对地产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有的地产企业举步维艰,有的已经打出转型的旗号,而秦世文仍坚定地唱多楼市。

一方面是继续在空港开发新的楼盘,同时承接碧桂园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在重庆项目的落地。同时,与互联网创新企业的合作,秦世文认为这是帮助桥达迅速做大的一条重要路径。

2017年,秦世文以2亿元资金入股知名互联网新兴巨头,联合打造“桥达·天蓬樾府”等一系列项目,借此进入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园投资运营新领域。

对话

重庆晨报:2007年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2009年来到主城区,会不会太迟了?

秦世文:我一直认为,对于本土企业,或者新进入的企业仍有机会。对于民营地产企业来说,目前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发展机遇,土地拍卖是价高者得,只要你有足够的运作能力,依然能够找到其中的机会。

重庆晨报:桥达提出了100亿元的发展目标。这个时候进入一线地产品牌,还有机会吗?

秦世文:目前,我们旗下有21家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劳务、金融、营销、教育、物业等行业。我们的项目是自己开发,自己建设,自己销售,钢材是自己买,工人是自己供……之所以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成本的考虑,一方面也是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决心。现有我们的土地储备有60万方,计划五年内还将增加储备并开发建设达到150万方的规模。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五年百亿级产值。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盲目扩张,这可能是企业最大的发展隐患。

重庆晨报:您怎么看待一些二三线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转型?

秦世文:这个问题我和一些企业家一直在反复讨论,我的观点是只要你仍在经商,迟早还是会回到原点。当然,现在的房地产行业需要开发商不断找到新的市场机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