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海:“立此存照” 给子孙留下最好的洱海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他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反复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如今,当时“立此存照”的地方成了拍照打卡的新地标,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澄净的洱海水,是皑皑的苍山雪,是巍巍的古村落。
7年过去,洱海水更清了,古生村的乡愁更浓了,村民的日子也更甜了。
这里湖水更清了
“如今我们洱海水质变得越来越好了,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了。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保护好洱海,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驻足的地方说道。近年来,古生村以洱海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为统领,完成“绿线”范围内53户农户搬迁,建成湿地3000平方米,完成河道核心区土地流转,实现绿色生态种植,逐步成为生态环保优先、田园风光秀美的美丽乡村。
古生村的洱海保护工作是大理洱海保护工作的缩影。2017年以来,洱海流域共拆除违章建筑3438户44.44万平方米,建成环湖湿地3万亩,129公里生态廊道已经全线贯通,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通过颁布施行11个地方性法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成立智慧洱海监管指挥中心等举措,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又重现洱海。
目前,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好转,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2020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为“优”;2021年1—8月,洱海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优”;“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洱海保护从抢救性治理阶段转入到保护性治理和生态修复阶段。
这里乡愁更浓了
除了美丽的洱海,古生村还是个让总书记记起乡愁的地方。2015年,习总书记沿着湖边小道,信步来到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围坐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临走时,总书记笑着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这些年来,古生村这一州级乡村振兴试点作为唤醒“乡愁”记忆的“实验田”,探索出了“乡愁实践”的古生经验。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中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生村获得了许多荣誉,走进现在的古生村,传统建筑都保护得很好,青瓦白墙、笔墨勾画的白族传统民居是留住乡愁的见证。
近年来,古生村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的发展思路,实施了“七古”(古建筑、古民居、古巷道、古树木、古习俗、古技艺、古传说)保护工程,守住了千年古村的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古生村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现代农庄、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生态休闲旅游和民俗体验度假成为古生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古生村“乡愁”产业和“乡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这里日子更甜了
“现在游客多了起来,小卖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再加上平时跑运输,我们一家4口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古生村村民杨春旺开心地说道。杨春旺和妻子在村中大青树旁经营着小卖店,闲时还会开着家里的商务车跑运输。从2016年开始,洱海全面打响保护治理攻坚战,围绕洱海设立的民族特色村寨游、生态湿地观光游也陆续兴起。
古生村人均有8分地,古生村党支部打造“绿色牌”,引导村民将土地承包给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古生牌”粮油企业品牌。
何桥坤表示,把地承包给龙头企业后,都是绿色种植,基本没污染,村民们既可以收每年每亩2000元的租金,还能到基地务工,一举多得。土地流转后,村民广开增收门路,有的去古城和下关、昆明打工,有的留在村里发展,开客栈或者做手工刺绣……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10000多元,至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15800多元。
古生村村民何利成说:“现在洱海水越来越清了,生态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我在家里面就把钱赚了,总书记领导我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提到了如今的生活,杨春旺也满怀感激地说:“如今洱海更清了,乡愁更浓了,我们的日子也更甜蜜了,期盼总书记能再一次来到古生村,再来看看我们!”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刘文波 摄影 杨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