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纪在民生集装箱公司和寸滩物流中心慰问员工。(本报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卢国纪乃卢作孚次子,生于1923年。1984年重建民生公司,通过35年努力,将公司发展成为集国际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汽车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仓储配送、国际货代船代、项目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为一体的中国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市属重点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卢国纪至今仍担任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重庆日报消息,6月26日上午9点,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中山四路一栋普通楼房二楼,96岁的卢国纪先生便居住于此。
由于卢国纪刚出院几天,尽管已是初夏,护工还是小心翼翼开启暖风。卢国纪行动不便,他抱歉地解释,95岁之前还能到公司上班,如今只能待在家里,即便久坐,也必须穿上特制背心。
身体已然虚弱,精神依然顽强。即便刚刚病愈回家,卢国纪依然召集公司高层在家中商量民生公司工作,他用行动践行着对民生公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重建民生
见证重庆在航运、物流、开放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现在很多企业压力增大,民生公司怎么样?”对于记者略显冒失的提问,老人视力模糊的眼里却显露出一丝轻松。他说:“公司的汽车运输是受了一点影响,但民生上海公司赢利3000多万,广州民生等公司也保持赢利。目前困难不算什么,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在1986年。”
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民生公司因为揽不到货,被迫组织运力到南通往上海运河沙。船员半年没法回重庆,黄沙运价低,收入也差。卢国纪满怀愧疚地赶到南通看望船员,得到的回答却很坚定:“卢总,不要担心,我们共渡难关!”
时间追溯到1983年,中央确定重庆为综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首个试点城市。在发展航运方面,重庆市委、市政府“三顾茅庐”找到时任重庆煤炭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的卢国纪,卢国纪最终表示“继承父志”,恢复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成立之初,困难重重:没有资金,政府借了2万元;没有场地,向工商联借了20平方米办公室;没有人,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民生人成为了最早的员工;没有船,就与当时的兵工局川顺转运站搞合营船队。
渡过最初难关,民生公司踏乘改革激流,屡创佳绩:198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既经营长江航运、又经营海洋运输的公司;1986年创下日本到重庆19天的中国航运最快纪录;1988年香港民生公司“怒江”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大陆驶进台湾的海轮;1988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综合性外贸企业;1993年首辟重庆到上海集装箱运输班列航线,结束长江上游没有集装箱班轮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民生公司同样成绩耀眼:2013年参与组织中欧班列(重庆)首趟回程班列;2016年入股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班列去回程全程代理服务;2017年6月,成功组织了首趟重庆—钦州铁路出海外贸试运行班列,同年入股中新(重庆)南向通道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门到门全程铁海联运服务。
民生公司35年重建,见证了重庆在航运、物流、开放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卢国纪欣慰地说,民生公司成立有三个任务:第一是继承和发扬老民生公司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国家建设服务;第二是探索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路子;第三是发展长江航运。第一个任务正在努力地完成。第二个任务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第三个任务民生公司重建后,长江上早已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一声“爷爷”
一年半与270名员工谈心
就在采访开始前,陪同采访的民生公司员工喊了一声“爷爷”,卢国纪幸福地展开双臂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随即念出一串名字,请她代为问候。
当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后,卢国纪就一直在想,除了经营,应该把公司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认为必须继承老民生公司传统,继承我父亲提出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拼搏献身为代表的民生精神。要把民生公司建设成一个以祖国建设为目标的战斗队,一所教育人、培育人的大学校,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
卢国纪提起他办公室的17把旧藤椅。旧藤椅代表节俭,更多是为了方便谈话。仅在2014年5月—2015年年底,一年半的时间他就和270多名员工逐一谈心。谈心谈话也成为卢国纪晚年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卢国纪和年轻人除了谈服务社会,奉献国家,还要谈家庭生活,问职工有什么困难、爷爷奶奶身体好不好等。
除了和年轻员工谈心,即使年逾九旬,卢国纪还多次让人搀扶,步履蹒跚地深入第一线。
一次集装箱公司开会,卢国纪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去了会议室。当他发现员工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坐着小板凳开会时,流着泪向工人鞠躬说:“对不起,我保证两天内解决问题。”
每一次谈话和走访,卢国纪常常会潸然泪下。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员工不再喊他“卢总”,而是“爷爷”。
“我父亲创办民生公司后,就是要让员工明白公司和个人存在的价值。当时员工宁肯少拿工资,甚至不要年终奖,也要同川江上的外国轮船公司竞争。就是冒着轰炸,也要完成物质和人员的转运。”卢国纪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公司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
“精神富翁”
要把一生献给国家和人民
卢国纪至今仍住在一栋老旧的普通单体楼里,没有小区环境,屋内装饰也很简单。
2009年,卢国纪将民生公司70%的股权捐赠给了国家,将其余30%的股权收益捐赠给重庆市卢作孚教育基金会,全部用于教育。目前已捐赠了1000多万元用于校舍和宿舍改善,每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1984年2月13日,我在重庆市经委召开的民生公司组建工作会上有个简短发言,我说:‘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一个完好的民生公司交给国家’。”卢国纪在85岁时,兑现诺言,将一个现代化的新民生交给了国家。
老人是否已经过得很富裕?
民生公司重建以来,卢国纪就没有在公司领过一分钱报酬,一直靠原单位退休金生活。公司17位员工还曾就此专门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同工同酬”。
卢国纪表示,他每月有退休金,另外每月还有一笔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个月的收入虽然不多,甚至比民生公司很多员工的待遇还要少一点,但他很满足。“我父亲最多的时候,曾经办了60多家企业,但在绝大部分企业是不领工资的,平时我们肉都吃不上,母亲还得做针线活,做儿童的帽子补贴家用。现在这个工资我认为够用了。”
“我认为人生只有一件事最简单,就是无私。我现在是富翁,精神上的富翁。我认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献给人民,就是幸福,就是富有。”卢国纪这样说道。
言传身教
如何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卢国纪曾给记者讲述过关于父亲卢作孚的故事。
一次卢国纪与父亲到成都,路上顺便参观资中的一家糖厂。糖厂老板是浙江人,在美国学习制糖工艺,却甘心在这里工作,他的企业不仅解决了大后方一半以上的糖供应,扩产后还能解决全国食糖的问题。卢作孚当时就对卢国纪说:“一个人不要在生活上和人比,要在工作上和人比,即使做一个邮差,也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邮差。”
卢国纪动情地说:“我永远都在向我的父亲学习。我恢复民生公司只关心两件事:民生公司为改革开放做出更多的贡献;民生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比别人走在前头。”
卢国纪在民生公司成立之初,在办公室的墙上贴下两句名言:一句是父亲卢作孚的名言——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一句是张海迪的名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记者问卢国纪曾考虑过退休问题吗?卢国纪的回答是:“我从来就没有提出过退休的问题,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才退休。”
重庆日报记者 仇峥
原标题:做有家国情怀的精神富翁 ——记继承父志的卢国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