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丸子,是中国传统名菜之一,由四个色香味俱全的大肉丸子组成,有福、禄、寿、喜四大喜事的美好寓意,经常作为硬菜被用于宴席中。尤其对于山东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年夜饭,总少不了一道好看又好吃的四喜丸子,寓意团圆吉祥。
山东省鲁菜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兰儒孔膳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孔府菜第一女传人王兴兰告诉上游新闻(爆料微信号:shangyounews),四喜丸子属鲁菜菜系,相传得名与唐朝名相张九龄有关。鲁菜烹调技法众多,每道菜都要选料精、下料狠、做工细。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对于山东人来说,年夜饭总少不了一道好看又好吃的四喜丸子,寓意团圆吉祥。图片来源网络
命名与唐朝名相张九龄有关
虽然已经72岁,但是每年的年夜饭,王兴兰还是要当“主厨”做几个菜,八仙过海闹罗汉、麒麟御书鲈鱼、孔府全家福、四喜丸子……
王兴兰说,四喜丸子调味很重要。只见她打碎一个鸡蛋,加入剁碎虾米、葱末、姜末、胡椒粉等,再倒点花椒水。花椒水分3次加入,往一个方向搅拌。取适量肉馅,用手来回摔打成型,再把它搓圆。
“火候很重要,油温6成热下锅就可以。”王兴兰边做边说,炸好的丸子放进料汁里。然后放进蒸锅,大火烧开,转中火,关火再焖5分钟。加水淀粉勾芡,浇浓汤汁,撒葱花装盘。
王兴兰告诉记者,有福、禄、寿、喜四大喜事美好寓意的四喜丸子,其实有一段历史,相传与唐朝开元盛世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有关。
据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至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结果出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大出众人意料。皇帝因赏识其有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不知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菜肴,以示庆贺。
菜端上来一看,是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询问其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许。他又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子吧。”
王兴兰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此以后,唐人每逢结婚等重大喜庆之事,宴席上必备此菜。后来,人们对“四喜”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把“喜庆、吉祥、幸福、长寿”称为人世四喜。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中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言的四件喜事,更是尽人皆知。近千年来被普通百姓视为人生最大的理想。
▲王兴兰是山东省鲁菜研究会会长。 受访者供图
菜品即人品是鲁菜传承的灵魂
“我60年一直在干一件事,就是做手好菜,做个好人。”1月22日,王兴兰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菜品即人品,这是鲁菜传承的灵魂。”
在60年厨艺生涯中,她练就了一手鲁菜烹制的好手艺:娴熟的刀工、炉火纯青的勺功,精美的菜肴。
王兴兰集多种荣誉于一身:中国功勋烹饪艺术家、世界烹饪联合会中餐国际评委、鲁菜泰斗、中国烹饪大师、山东省鲁菜研究会会长……与这些响亮头衔相比,王兴兰更看重自己“中国孔府菜第一女传人”这个称呼。
在中国餐饮行业,烟熏火燎的厨房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女厨师少之又少,能成为大师级的女厨师更是凤毛麟角。王兴兰是个例外。在山东,说起鲁菜不能不提王兴兰。她不但厨艺高超,是国内餐饮界有名的鲁菜大师,还精心整理出失传千年的孔府菜,不遗余力地传承。
孔府菜是鲁菜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流派,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上世纪80年代初,孔府菜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
1981年,王兴兰转改烹饪教学工作,参加了国家原商业部、山东省原商业厅组织的孔府菜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孔府菜的制作、实验和整理工作。1984年孔府菜正式通过科委技术鉴定,被鉴定为国家科技成果,获科技创新奖。在她的带领与指导下,经反复研制,一款款色、香、味、型、意俱佳的孔府菜,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并在济南、北京等相继上市经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与喜爱。
▲虽然年过70岁,王兴兰还是经常下厨。受访者供图
挑剔的食客对鲁菜传承很重要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王兴兰在众多场合接受媒体都曾表示,食客的挑剔,饭店自身对于食品的严格要求,这一切或许正是鲁菜的基石。然而如今饭店里,挑剔的食客越来越少,自我要求严格的饭店更是寥寥无几,这也使得鲁菜逐渐走向没落。
比如点份醋溜土豆丝,结果发现土豆丝是用擦丝器切出来的。“有时我就找领班理论,结果大多是给我把菜退掉,或者换一个。有的人觉得是我有毛病,太挑剔。”
王兴兰告诉记者,她和她所在的鲁菜研究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传承“复活”鲁菜精品。“我们有一个计划,就是把一些精品的、在市面上难以见到的鲁菜菜品进行推广,跟省内各市联系交流。毕竟厨师不可能长期出差,那么我们把这些菜品送上门。怎么选材、怎么加工、怎么制作、我们上门传授。一是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鲁菜,二是让大家学习这些鲁菜的烹饪技法,把鲁菜的精华传承下去。”
王兴兰说,鲁菜的创新,不能靠“少放一点酱油,少添一勺盐”来实现,而是要在传承鲁菜技术基础上,从健康角度进行全面研发和创新。她认为,振兴鲁菜,一定要传承鲁菜的饮食文化,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让鲁菜文化理念渗入每一道菜品的制作中。最重要是重视鲁菜的“健康”,从食材选择开始,制订鲁菜标准,真正响应消费者诉求。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