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就又到采摘春笋的季节了。去年,丰都县三建乡的鲜笋产量达到4万多斤,销售收入助农增收20余万元。而这里的雷竹笋,只是电商菜单中的一员。
从单一的土鸡蛋,到高山大米、土黄牛肉、雷竹笋,再到如今的青脆李、猪腰枣。那份日益丰富的电商菜单,正是这个深度贫困乡镇摆脱贫困,迈向红火生活的“成绩单”。
科学论证选择产业品类
冬季,走进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那800亩的竹林,如同置身在竹子的海洋。“再过个把月,这里就不一样了哦……”60多岁的村民老秦对记者说,等到四月,春笋破土节节高的时候,竹林里可就都是背着箩筐采摘的村民了。
去年,三建乡的鲜笋产量达4万多斤,仅销售收入就助农增收20余万元。当地村民的生活也随着节节高的春笋,越来越红火。
但记者了解到,在三建乡广泛种植的雷竹,并非当地土生土长,为何成了这里的特产呢?
丰都县三建乡地形“三山夹两河”,海拔从230米急剧提升至1200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极大。2017年8月三建乡被识别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后,在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摸排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现全乡有可耕地2.3万亩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其中有1.2万余亩因产出率低无人耕种,长期闲置撂荒。土地利用条件差,土地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缺乏,缺乏经营主体带动,是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帮助支持下,当地邀请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丰都县等农业专家多次实地调查,根据三建乡土壤、气候、水源等情况,科学论证并规划发展。在确定产业品类时,注重地形地质条件因地选种,在低海拔土质较好地区种植雷竹,在高山土地瘠薄地区种植毛竹,在中山地带种植青脆李、蟠桃,在石漠化严重地区种植柠檬。原有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的如猪腰枣、板栗、花椒等扩大规模、优化管护,河谷地带发展花卉产业,水质较好的双鹰河中段引进冷水鱼养殖。
推行土地入股,为当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余个、季节性务工岗位4000个,群众通过获取土地保底收益和务工收入户均增收近万元。
电商菜单越来越丰富
有了猪腰枣、冷水鱼、雷竹笋这些新的农产品,怎么才能将它们走出山沟,走进城里人的菜篮果盘呢?
靠电商。
针对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扶贫集团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和县商务局电商发展资金,指导在全乡布局9个农村电商网点,并免费为各村购置电脑、打印机、冷藏设备等电商发展所需设备,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同时,建成并运用三建乡电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线下展示产品,推动电商线上发展。经过两年多历练,三建乡已实现8个行政村电商运营全覆盖,并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电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村各户。
“土鸡蛋”一直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在三建乡发展电商之初,驻乡驻村扶贫干部也是选择从土鸡蛋开始。通过引导电商负责人立规,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实行“坏单包赔”,经逐步发展,三建乡的电商产品从单一的土鸡蛋,扩展至近20个品类。随着全乡扶贫产业的良好发展,高山大米、土黄牛肉、麻辣鸡、冷水鱼、雷竹笋、原生态菜籽油等已逐渐成为三建乡的新特产,青脆李、猪腰枣、蟠桃也逐步上市。目前,当地已成功打造“雪玉龙河”区域品牌1个、注册商标3个、农产品认证大类2个,并与5家大型市场主体签定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在电商发展初期,解决人才问题也是头等大事。当时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一度出现找不到人做电商。经驻乡驻村工作队多次做工作,廖家坝社区一对返乡大学生夫妇带头开始发展电商,全职从事社区电商工作,当年就实现收入过1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纷纷主动加入到电商队伍。目前,全乡电商从业及其服务人员已有10多人。“不断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2019年10月以来,廖家坝社区、夜力坪村先后成为销售额过100万的村级电商平台。至去年12月,三建乡电商平台农副农产品销售总额已达1800万元,其中市场化订单占70%,过半数产品是三建乡本地农副产品,直接带动3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成为丰都县电商发展最好的乡镇之一。
让每寸土地焕发生机
三建乡垂直气候明显,冒火山、莲花山、栗子寨山“对山狭据”,龙河、双鹰河穿越其间,“三山夹两河”地形导致山野仄逼、道路狭窄,居民常住盆缘中山地带,人、水、地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虽然当地水资源丰富,但其“深藏”河谷,距离较远,“看得见水、用不上水”,这使得土地资源贫瘠。
农业产业“三分种、七分管”,解决好产业管护的灌溉用水问题,是解决农村“靠天吃饭”的根本出路。三建乡党委、政府针对产业管护严重缺水问题,协调市县农林水利地质方面的专家立足全域、着眼未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实施长藤结瓜、引水解渴,有效解决了全乡产业发展缺水的关键问题。
三建乡通过对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进行摸底调查,选定在南天湖镇厂天坝村修建“茶沟子水库枢纽工程”。茶沟子水库总库容140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廖家坝、绿春坝、夜力坪、石龙门、蔡森坝、双鹰坝、红旗寨7个村(社区)海拔750米以下的九成人口及其牲畜和1.09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同时,在龙河右岸鱼泉子村兴建人饮灌溉提灌工程,解决该片区八成人口和绝大部分产业的灌溉水源问题。
同时,当地还实施产业水系配套工程。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方式,2019年,启动全域产业水系配套项目。2019年下半年,实现了1.87万亩产业水系配套全覆盖。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后,丰都县三建乡还将以现有产业水系配套工程为基础,探索发展全域产业“智慧水利”系统,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三建乡2019年GDP实现2.83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达11553元、增幅12.1%,连续两年增幅均位居全县第1位。
如今,三建乡村组道路通畅率达100%、人行便道入户率达100%、4G手机信号覆盖率达100%、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率达100%、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生态扶贫政策落实率达100%,实施农房“厨厕圈院”改造3235户次,农村“四改”率达98.7%,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通过股权化改革、入股分红等方式,8个村(社区)2020年经营性收入共计129.38万元,平均实现16.17万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