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镇曾是黔江区经济发展倒数第一的镇,落后,还被戏称为“筲箕滩”。
三年多以来,金溪镇大力发展产业,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实现了倒数第一落后镇的逆袭。
“筲箕滩”
作为全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51个村民小组,5112户14507人,土地资源贫瘠,曾是黔江经济发展倒数第一的落后镇,被戏称为“筲箕滩”。
筲箕是一种传统的厨房器具,由竹制成,作淘米洗菜之用。金溪镇之所以被当地人戏称“筲箕滩”,一方面因其地形呈“筲箕”形状,山地、深丘居多,保水保肥差,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戏谑之意。
金溪镇因山高谷深坡度高,保水保肥差,产业规模小、多、杂、散,无主导产业。加上生存条件恶劣,民生保障覆盖率不高,群众因病、因学、因残等问题致贫较重,群众苦不堪言。
曾经,说到“筲箕滩”,大家只能想到这里的人穷、生活困难。
“蚕桑+N”产业
针对金溪镇产业规模小、多、杂、散,无主导产业的情况,金溪镇认真总结,定好产业找路子。
在金溪镇的山山水水间,有一样“金宝贝”逐步引起了大家伙的关注:蚕桑。蚕桑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每年可收获春季、夏季、早秋、晚秋四批。农民收获多了,就能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实际操作成功后,金溪镇明确蚕桑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脆红李等山地特色产业和“桑+菜”、“桑+禽”等立体循环农业。如今,金溪镇已全面构建起了“蚕桑+N”一主多辅的产业格局,山地特色产业和“桑+菜”“桑+鸡”等立体农业全面覆盖。粮经比由8:2调整到1:9,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增加到296.84万元。
2019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1元,较2017年增长21.7%,其中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6元,较2017年增长95%。
民生、交通保障
曾经的金溪生存条件恶劣,民生保障覆盖率不高,群众因病、因学、因残等问题致贫较重,群众苦不堪言。
民生保障这一块,金溪不遗余力,将辖区两千多名适龄学生全部纳入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教育政策,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同时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动态实现100%,医疗政策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就业政策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贫困边缘户,对农村危房全面动态清零,8个村(社区)均建立养老服务站并配备服务人员。
脱贫攻坚战打响前,金溪村组道路以机耕道为主,路基差、路面窄、坡陡弯急,基本上是“晴通雨不通”。
通过深化脱贫攻坚,金溪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档升级,路网结构全面改善,村组通畅率实现100%;4G网络信号及光纤覆盖率达100%,5G信号覆盖集镇主要区域;辖区自然小组全部通动力电,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率100%;建成全区最好的乡镇中心校和卫生院……
一套组合拳下来,金溪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曾经“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外脏乱差”景象一去不返。
截至目前,金溪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00%解决,扶贫政策100%落实,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98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