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成长为杰出民营企业家 严琦:创业赶上了好政策
“作为改革开放40年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我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从来没有动摇过,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肯定就没有陶然居的今天。”采访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心里话。
在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严琦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是一家上万名员工的企业掌舵者。
创业赶上改革开放好政策
谁能想到,昔日成渝高速路边五张桌子的一家小饭馆,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成长为全国餐饮百强前十,而当年从这里走出来的严琦,也成了重庆餐饮业的领头人。
严琦说,“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这一辈创业者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
时间回到1995年,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17年了,国家鼓励公务员创业有一项停薪留职的政策,很多人把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
当时还比较流行两个字:“下海”。
刚从银行下海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停薪留职,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生意做失败了,还可以回银行去上班。
刚开店的时候,生意并不好,3个月后厨师就辞职了,她只有亲自下厨掌勺。那时候一条街也都是吃的,竞争比较激烈。她想,只有做出别家没有的特色菜,才有生机。
勤奋好学赚到了第一桶金
一个偶然机会,在当时西南农业大学(现为:西南大学)教授的指引下,她选择了用田螺来尝试做新菜。
凭借着重庆妹子特有的一股韧劲,她尝试了泡椒、香辣、椒麻、酸辣等多种口味的田螺的做法,最终选择了独具特色菜的“辣子田螺”。
没想到这道菜一炮而红,让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时的她,彻底的告别了回到体制内的可能,从停薪留职变成了离职,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生意人。
到1997年底,陶然居已经从起初的5张桌子扩大到500张桌子,最火的时候,仅辣子田螺一天就要卖出1000份。
2001年,严琦乘风顺势带着她的辣子田螺迅速向全国各地推广,相继在成都、武汉、深圳等15个城市开出70多家加盟店。
到了2005年,陶然居在北京一口气就开了三家店,而且每家店都上千平方,一时间,陶然居红遍大江南北,有人开玩笑地称她为“田螺姑娘”。
“刚创业时,本想着挣个100万就退休,但是,党的政策这么好,市场也不错,就停不下来了。我总觉得,除了追求财富,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回忆起往事,严琦的脸上露出了女企业家的坚毅和自信。
她决定反哺乡村回报社会
紧跟党的步伐稳步前行,严琦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
严琦意识到,餐饮企业经过初期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已经到了需要思考企业再发展上新台阶的时候了,而单店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受自身发展限制,面临挑战。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她认为,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将大有作为。党的政策,也为正在寻找新的发展壮大思路的严琦,找到了方向。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严琦在发家的地方白市驿打造了“陶然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发展起了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就业,也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反哺乡村的同时,陶然居也得以发展壮大,陶然小镇、陶然会馆、陶然酒店、陶然大观园……餐饮业态在严琦手里,变得百花齐放。
去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严琦表示,今后陶然居的发展,会把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我在城口、酉阳和秀山都有扶贫,每个地方都要打造创新的东西,把农村变成城市人向往的地方。”她说,要通过订单式农业,打造一个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万企帮万村样板。
现在的陶然居实现直接就业员工2万余人,其中90%是进城务工农民,产业链带动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让更多“重庆菜”走出去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对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企业家应该始终怀着感恩的心。”作为一个党和政府培育和扶持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严琦深感,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家的责任。
同时,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她认为,民营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到了,她还将大展拳脚,挑战自己,带领陶然居迎来更大的发展。
接下来,她还打算投资3个亿,在巴南区打造中国泡菜小镇,泡菜小镇要打造成新陶然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带动当地旅游,观光农业、瓜果采摘产业发展,把乡村变成城市,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
“新时代有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陶然新担当。”
她说,现在商业模式在改变,人力成本也在改变,陶然居还要响应号召,把中国美食、中国菜带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
餐饮业永远是一张流动的名片,接下来,陶然居还要把中国美食带向全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重庆。
目前,陶然居在美国和加拿大温哥华已经有了意向合作商,预计明年就可以落地实施,今后,在北美、欧洲等全球市场,都可能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尝到地道的中国美食、重庆菜。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