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离开故土50载,战国小田溪铜编钟回家了!

上游新闻刘莹 王小楼2022-10-17 12:41

中国是最早制造和使用乐钟的国家,乐钟主要有甬钟、纽钟、镈钟等类,并按相应次序进行组合,称为编钟。商周时期,中国礼乐制度达到鼎盛时期,编钟使用极为频繁,在上层社会中,无论祭祀、宴会、大型歌舞等场合,编钟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1972年在涪陵小田溪清理发掘了三个巴族墓葬,其中在一号墓中出土的一套铜编钟,共14枚,这在当时的四川地区是第一次发现。最大的高27厘米,小的高15厘米。

▲编钟(部分)出土时的状态

各钟的舞、鼓、篆等部分都有精美的花纹。其主纹为蟠螭纹,底纹是极为纤细的旋涡纹、绳索纹。鼻纽的纹饰是由三角形及旋涡纹两种纹饰组成。

▲编钟局部纹饰

依据旧释,悬钟的木架称为囊虚,将钟悬在翼虚上,应有载钉固定,使其位次不移。这种载钉在涪陵出土时与编钟的数量相同,与钟之方纽大小皆合,显然是其附件。载钉的顶端作有错银兽面形装饰。

▲列悬的编钟

在巴人的器物中,虎的装饰尤为突出,传说巴人的首领廪君死后化作白虎,因此虎不仅成为巴人的图腾,也代表了巴人勇猛、善战的性格特征。战国时期的巴人对虎的崇拜演绎到了极致,这套编钟木架两段及立柱顶部都有虎头形的装饰,上面还嵌有黑色眼珠,身上有错银云饰。

▲编钟架饰 

这套战国小田溪铜编钟虽然不能断定为巴的国君所配用的,但也应该是属于巴上层统治者所享用的礼乐器。在同时代出土编钟中颇具代表性,它的出土,说明了至少在战国晚期,巴国就有了与中原相似的礼乐制度。

小田溪墓地由原四川省博物馆发掘,编钟出土后一直保存在四川博物院,这次“一见钟琴”展览将这套编钟首次请回家,这也是它离开故土整整50载了。相信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川渝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勤劳、勇敢、坚韧顽强的精神也将永远地流淌在巴蜀儿女的血液里,传承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名称:“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

展出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2月6日

展出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楼D临展厅

主办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宜昌博物馆

上游新闻记者 刘莹 王小楼

编辑:黎磊

责编:朱蕊

审核:毛丹

责编黎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