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之江苏篇②丨许晓轩:“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
07-19 14:01:0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90719152931.jpg

1981年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了重庆白公馆监狱旧址,她驻足在一块展板前,深情凝望着一张年轻男子的照片。她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那张照片,刹那间,泪水从她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悄然滑落……照片中的人是谁?是什么的情感让这位已年过六旬的老人为之动容呢?

att_1896410.jpg

照片中的人名叫许晓轩,《红岩》小说齐晓轩的生活原型,牺牲时年仅33岁。那位老人是他的妻子,姜绮华。

1935年,19岁的许晓轩与18岁的姜绮华结为夫妻。1937年抗战爆发,许晓轩从江苏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许晓轩日夜奔走,早出晚归,他告诉家人:“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定了,才会有家庭的安宁。”

1940年4月,许晓轩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而此时许晓轩与妻子结婚还不到六年,女儿许德馨才刚满八个月。

在白公馆关押期间,许晓轩组建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多次带领同志们与敌人进行斗争。多年的监禁生活,许晓轩对家人的思念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愈加浓烈,他寄情于笔尖,给妻子写了这样一封家书:“七年了!……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你受苦的时间也很长了。我实在对不起你,只因我是身不由己的人……有时我也想到将来,想到馨儿长大了,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如果我永远不能回家,应该有一位比我好的人来帮助你,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1949年“11.27”大屠杀当日,许晓轩在临刑前平静而坚定地对同志们说:“胜利以后,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他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与敌人顽强斗争,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解放后,姜绮华一直将丈夫的这些书信视为珍宝,悉心收藏。她也一直像丈夫守护革命信仰一样坚守着他们的感情。1963年,纵有万般不舍,姜绮华还是将这些珍贵的书信捐献给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丈夫的革命事迹。1981年,许晓轩牺牲32年后,姜绮华第一次来到丈夫牺牲的地方深切哀悼.这,才有了我们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红岩联线工作人员说,这是一个生离死别的凄美故事,它折射出了革命先烈无私忘我的赤子之心。儿女情长,骨肉情深,在这些家书中炙热地绽放。在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年代,面对自己的使命,先烈们甘愿抛洒一腔热血,换取盛世长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李晟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