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体碧(右)和丈夫在菜地里忙碌。(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黄桃苗请寄到丰都县十直镇秦榜沟村三组,付体碧收。”12月2日,付体碧通过手机微信发出一串语音。
对方付维刚,是付体碧在不久前参加2020年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时认识的一位宣讲者。因为黄桃种得好,付维刚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这让付体碧也跃跃欲试。
40多岁的付体碧曾是秦榜沟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命运多舛,但身上却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儿。这股劲头加上党的好政策,让她逐渐摆脱了贫困,成了当地闻名的养牛大户和自强不息的脱贫户代表,还成了2020年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中的唯一的脱贫户。
从今年9月底到11月上旬,在一次次宣讲中,付体碧收获很多……
报告团成员中唯一的脱贫户
时间回到9月23日,在家忙农活的付体碧,被一辆车接到了县政府。一位干部告诉她:“你被推荐去参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
“当时‘嗡’的一声头就晕了。说是要宣讲10分钟,背4000字,我连4个字都认不到……”付体碧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这让干部有些犯难,“全重庆这么多脱贫群众,就选中了你一个,看中的就是你的拼劲儿闯劲儿,你再考虑考虑。”
她回到家,来到院子里,走到牛棚边,看着家门口新铺的水泥路、棚里30多头肉牛,想了许多——
过去这些年,丈夫二级残疾,公公又出了车祸,祸事一件接一件。自己一家被评为贫困户后,党和政府对自己关怀备至,修房屋、架水管,还为孩子办了助学贷款,为一家人办了医保。
了解到她“想挣钱”的想法后,镇村干部马上送来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还带着施工队,搭牛棚、修马路、修化粪池……如今,自己养了30多头牛、十几头猪,种了20多亩玉米、五六亩水稻,每年收入有20多万元,终于脱了贫。
“这些,哪一样离得开党和政府的帮助?别人说我敢闯敢干,要是没有这些政策和好心的干部,我有劲儿也使不上。”思索良久,她觉得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
就这样,付体碧成了2020年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中唯一的脱贫户。
一份“图文并茂”的讲稿
付体碧答应参加宣讲后,县里很快安排了一名文化馆的老师,了解她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帮助她撰写初稿。
9月30日,付体碧在镇干部周利娟陪同下来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接受演讲专业培训,一待就是半个多月。
在报告团成员中,付体碧显得有点特殊:一来其他人是扶贫干部,而她是被帮扶对象;二来,其他人有文化,而她目不识丁。所以,培训老师们对她有些头疼,普通话就先不作要求了,光是让她背诵讲稿,就不是件容易事。
为帮助付体碧理解、记忆讲稿内容,老师们不得不给稿子配上“插图”。记者看到,稿子上有房子、钞票、汽车等图案,有时还要画上一些箭头之类的符号。
即便这样,背讲稿也花了付体碧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次忘词时,她心里着急,跑到厕所里生了半天闷气。调整一番后,不服输的她平复了情绪,重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10月17日,正式演讲的日子。上台前,看着报告团成员都在温习演讲稿,从没用过话筒、更别说给上百人作报告的付体碧,紧张得腿直发抖,脑袋一阵空白。
但最终,付体碧完成了这场宣讲,“下来后,老师说这是我发挥最好的一次!”
想带动更多人脱贫增收
这场宣讲,让付体碧上了电视,成了“名人”。17岁的儿子告诉她,有人在学校里说,“你妈妈上电视了,成了网红。”
这只是开始。11月初,巡回宣讲启幕了——作为宣讲团成员之一,付体碧在一周内先后在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南川6个区县宣讲。
一次次宣讲,对付体碧而言不仅是难忘的经历,也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宣讲团里的扶贫干部们,让她了解到扶贫工作的艰辛;在区县结识的宣讲者,让她发现了产业发展的“新大陆”。
付维刚,就是付体碧在秀山结识的一位宣讲者。从他那里,她了解到黄桃的效益,还发现了牛粪制作有机肥料的商机。
“他们种果树,每年都要花不少钱去买有机肥,我家里这么多牛粪,不利用起来太可惜了。”付体碧准备买机器来加工牛粪,明年就又多一条致富门路。
眼下,付体碧把牛犊卖给乡邻后,开始走家串户传授养牛的经验,她想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村里更多人脱贫增收。
正说着,村里又打来电话,让她准备一下,很快要到丰都某地去巡回宣讲了。“没问题,宣讲能激励更多人,我一定去!”付体碧回答道。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原标题:付体碧是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团里唯一的脱贫户——脱贫、宣讲,她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