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云到贫困户王显平家走访。开州宣传部供图
人物档案:
周康云,男,62岁,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党支部书记。
事件回顾:
8月8日中午1点半左右,村里上百人的主供水管水流变得非常细,谢开财巡查发现是天生桥旁崖上水管老化破了。
周康云骑上摩托车前往检修。不幸的是,经天生桥上坡拐过弯之后发生意外,坠入约20米深的崖沟,当场身亡。
入党申请摘录:
“请党把最艰苦的工作、最危险的任务交给我,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敢闯……”
工作语录:
为啥遇事都是他冲在前头?
驻村队员杨世奇曾问过这个问题,周康云生前的回答是:“我不干哪个干!”
▲开州关面乡泉秀村口立着中国第一木香村的牌子。
19平方公里的泉秀村,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刀岭与谷壑里。
山顶遍地木香,被顶起半米高的湛蓝色的花,凋谢之后像极了蒲公英。大片绿叶护着薄土,根上有一股子韧劲,能扎进80公分深的贫瘠土里。
秋冬时节,药农举锄轮作采挖一截比拇指粗的根茎,再烘干当药。剩下埋在地下的根,在冬去春来之时,又破土而出。
盖满绿色的木香基地,再也看不到周康云的踪迹。他和这里的木香一样,已把根永远埋进了地下,将一直守望着泉秀村的新变化。
8月23日一早,记者在他最后走过木香基地的坡道两侧,看见满山的白花被晨露打湿。他留下的“遗愿”,落到了泉秀村村主任周后清的肩上。
最后一次冲在前头
59岁的谢开财年轻时在广东打工,后来自己做水果生意,生意好时小挣一笔。
好景不长,前几年生意越亏越深,以至于生计都成问题,无奈才回到被山阻隔的泉秀村。
四年前,回到村里的谢开财,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联系帮扶他的村干部正是党支部书记周康云。
当时,养猪见效快有补贴,周康云发动他多养几头猪试试。一年之后,谢开财就摘掉“贫困帽”,并一直坚持养到现在。
一条约2公里的水管,把山里的水引到泉秀的居民点,为上百人的生活供水,谢开财的猪圈也要靠这水来冲洗。
日晒雨淋的水管已老化,谢开财时常带钳子和铁丝去检修。
今年5月16日,谢开财的膝盖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做了手术。检修水管就被周康云包揽。两三天要跑去检修一次,有时一天要跑两次。
连日暴雨停了。村边流淌的东河支流清江河,齐胸深的水还没退。
8月8日中午,谢开财冲猪圈时发现水很小,踉跄出门排查发现,几百米外的天生桥崖上水管开裂。
▲8月24日,开州关面乡泉秀村清江河边公路,村民周树生介绍说,周康云支书当时就在这里摔下罹难的。
他一回屋就给周康云打了电话。
之所以第一个想到他,谢开财解释说,“脾气真的好,人硬是勤快,干事跑得快!”
接到电话后,周康云赶回居民点的村办公室,拿出几圈检修要用的铁丝。不巧的是,天又开始下雨。
谢开财顺口劝他:“落雨了,停了再去!”
“这点雨怕么子(什么),把人化了哇?”周康云说,“等一下都要用水囊个整?”
周康云喊两个村干部一起去。得到回应之后,他转身骑上摩托车先走,并叮嘱谢开财多拿一把钳子去。
上午没下雨,谢开财将衣服晾在二楼的阳台上。
“衣服收了就拿钳子来。”谢开财回道。
几分钟后,谢开财赶到水管破损点,并没见到周康云和红色摩托。他和赶来的村干部一起,新买了铁丝把水管修好。
此时的周康云,已连车一同坠下20米深悬崖下的河边。
最后一次给妻带话
前些年,考虑到两个儿子要结婚,周康云在城边买了一套房子。
房子在白鹤街道马路边,离开州城里还有20公里远,花了不到10万块钱。妻子尹中翠说钱是借的,种了几年木香才攒够还清。
8月5日,在家休整一段时间的尹中翠,开玩笑说自己没工资不能再闲下去,喊着要上山给木香锄草。
周康云犟不过她,骑车70公里顺路把她带到泉秀村居民点。本想再联系一辆上山的顺风车,打了一圈电话也没着落。
无奈之下,他才决定亲自骑车送妻子上山。送到山上的党参木香基地,周康云还是不放心,下车又走路把她送到临时住的窝棚里。
“天不靠地不靠,连个说话的都没得。”周康云有些担心,“喊你不上来,在家煮饭我吃,你非不听。”
他家的木香地离得远,周边的药农非常少。不像相距5公里的七里坪,人多偶尔能打个照面说上几句话。
▲8月24日,妻子尹中翠回忆丈夫周康云生前点点滴滴。
说起这些,尹中翠泪如雨下。
两人分开时,她宽慰周康云说:“你自己忙,我一个人在上头呆惯了,不得怕!”
夫妻俩感情深,时长互相挂念,平常再忙都要通电话说两句。
“他最后打的电话我都没接到……”尹中翠哽咽着说。
8月6日,两人都没有互拨电话。这一天,周康云走访周成柱家,梳理泉秀村小额信贷户……
8月7日,周康云给妻子打电话,可山里手机没信号,尹中翠没接到。傍晚的时候,尹中翠跑到山梁上找信号,打过去三次,周康云都没接到。
8月8日上午,周康云托上山的人给尹中翠捎口信:“抽空回个电话。”
尹中翠下午再给周康云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几天没通电话,尹中翠心中忐忑,决定次日一早下山回村。
正当她准备睡觉时,村里人开车上山,以善意的谎言将她“诓”到山下。
事发时,再过10天,就是周康云62岁生日。电话的那头,再也不会有人接听。
周康云走后,尹中翠才意识到还没一张全家福。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日子也极少。
最后一次走访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摆在泉秀面前有道难题——如何让全村超过1/4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几年来,泉秀村一直在努力斩穷根。目前村里的53户贫困户中,仅剩最后一户周成柱未脱贫。
不久前,75岁的周成柱因为胃穿孔,做了一个大手术。“补了巴掌大一块疤。”周成柱形容。
周成柱因病致贫,年龄大还丧失了劳动力,两个儿子赡养也有心无力。一段时间以来,他租房住在大进镇公路边坡上的矮土墙房里。
▲泉秀村75岁贫困户周成柱家,墙上贴着“开州区扶贫帮扶明白卡”,帮扶责任人是周康云。
记者在墙上的“扶贫帮扶明白卡”中,看到他的脱贫路径:
发展蜂蜜养殖5桶,收益2000元;
养老金有2640元......
这些项目的落实时间都在2019年。
为不让周成柱来回跑路,周康云上门几趟收集材料,帮老人代办低保。8月6日,也就是意外发生的两天前,周康云最后一次来到周成柱家,特意告诉他低保手续已经办好。
当时临近中午,周成柱想留他吃饭,打算吃玉米羹。可周康云告诉他,还有件事要先去办,叮嘱他几句之后,转身就离开了。
▲开州关面乡泉秀村委会办公室,周康云的办公桌上工作笔记写着全村家底情况。
在周康云的办公桌上,留下了4本半工作笔记本,从2014年6月一直记到2019年8月:有学习笔记,有工作安排,有工作总结……
记者仔细翻阅发现,除日常工作记录外,在后3本笔记本里,每本开头或结尾,抑或是在页码中间,会有一两页全村贫困户的统计明细。
他就是用这些方式,把村里的脱贫情况装在心里。
8月6日当天,周康云在工作笔记本中记录:因病才成为贫困户,医保解决834.91元,自付款378元……
就这样,周康云在去世前,将兜底政策落实到村里最后一个贫困户头上。
“他过节也来看我,去年中秋还给我塞了300块钱。”周成柱说,周康云一年下来要看他几次。
“他对我好,真没得说!”
周康云出殡的前一天,75岁的周成柱顾不上自己的病,赶了30多公里路去送最后一程。
最后一次脱下破洞胶鞋
白鹤街道的新房子,离泉秀村有70公里。他工作日忙顾不上骑车回家,晚上就在村里的落脚点歇一歇。
这个落脚点是一间村校闲置房,大约有20平方米,靠里墙横摆了一张床,床头是张旧书桌,角落里是锅碗瓢盆。
落脚点的对岸,就是居民点的村级服务中心。中间靠清江河上的铁制“甩甩桥”通连。
▲开州关面乡泉秀村,周康云生前所住房屋门口留下他穿得到处是洞的鞋。
记者采访时,一双“千疮百孔”的帆布胶鞋,静静地立靠在门下,鞋面上被磨出六七个破洞,鞋底有一层已干的黄泥。
这是他进出木香基地常穿的一双鞋。
走在脱贫路上,周康云磨破不少鞋,但凡能穿就不会丢。修路搭桥、筑渠引水、架杆拉线,走村入户、抓木香产业都有他的身影。
具体磨破多少双,尹中翠也不知道。
留下的这最后一双胶鞋,再也不会粘上新泥、磨出新洞。
“哪里有事情,一喊他就去!”谢开财说,村民有事自己摆不平,都爱叫他去搭把手。
“这个人做事,那真是没得说的。”
村里70岁的周仲学,患有肺气肿。有一次晚上,他因病情加重无人照应,呻吟着喊邻居的名字。
村民对他的呼救不知所措,第一时间通知的周康云。那天晚上,他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守了老人一夜,直到家属赶回来。
为啥遇事都是他冲在前头?
驻村队员杨世奇曾问过这个问题,周康云生前的回答是:“我不干哪个干!”
和周康云相处3个多月,杨世奇打心底里佩服他的为人:“才来村里人生地不熟,走夜路他让我注意高头有落石,很贴心!”
平日里,周康云吃穿不嫌差,儿子买的衣服攒了几年都舍不得穿。逢年过节打电话,他老是叮嘱两个儿子,回家别再给他买衣服。
“走的时候,穿的衬衣旧得不像样子。”尹中翠说,“按风俗把新的全烧给他了,希望他去那边不忙,穿得像样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