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日记丨要打好重庆“母城”这张文化牌
▲黄玉林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渝中区是重庆“母城”,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可以说渝中区一街一巷都有她的故事。近年来,渝中区母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渝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文化资源,打好“母城”文化牌,增强文化自信、做靓文化名片、提升文化魅力,以文化大繁荣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打造巴将军等系列文化遗址公园
渝中区历史文化遗产全市数量最多、密度最大、价值最高,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等国家级重点文物18处,占全市32%,巴蔓子墓、沈钧儒旧居、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等市级重点文物47处,占全市17%,抗战文物占全市26%。渝中区要坚持把“全力施保、应保尽保”作为一条红线,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该保护的加快保护,该抢救的加快抢救,该修缮的加快修缮。近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大公报旧址、东华观藏经楼、法国领事馆等37处文物保护修缮,发掘了老鼓楼衙署遗址、太平门、朝天门城墙等5处重大考古遗址,形成了一批文物保护的亮点工程。
对于下一步,渝中区将围绕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彰显“英雄之城”形象、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以纪念巴蔓子将军为主题,打造巴将军文化公园;以纪念南宋时期抗蒙战争为主题,高品质建设老鼓楼公园;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提档升级红岩革命纪念馆。同时,策划一批实景演出、非遗展示、文艺作品,打造一批民间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实体项目,包装一批特色历史文化产品,输出渝中文化IP,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推出去。
鲁祖庙老街区景观改造明年完工
渝中区委、区政府着力补齐传统风貌的短板,全力推进“母城”风貌建设,精心打造一批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努力让老建筑成为新街景,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美丽山水城市之中,把乡愁留在现代都市之中,让人们看得见历史、留得住记忆。目前,渝中区正在精心打造马鞍山、李子坝等10个传统风貌区,充分展示重庆风格、山城风貌。十八梯、白象街、湖广会馆等传统风貌区建成后将串点成线,形成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
此外,渝中区结合巴渝传统、开埠建市、抗战统战等特色文化,保护街巷肌理,丰富街区功能,精致建设山城巷、三层马路等10个山城老街区,保留传统老街区的形态魅力、业态活力。目前,民国印钞厂文创园已开街运营,成为国内外网红新地标,鲁祖庙老街区景观改造将于2019年完工。同时,为还原市井生活,渝中区精心打造嘉西村、国际村等10个特色老社区,促进老社区活力复兴。
打造红岩村5A、WFC观景平台4A和长江索道等星级景区
当然,渝中区要突出发展主线,坚持走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新路。渝中区文商旅融合的思路我们可以用“城”、“文”、“商”、“旅”四个字概括。坚持以“城”为基,在建设风貌区、老街区、老社区过程中,更加重细节、重气质、重品位,防止粗制滥造,要出精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颜值。其次,坚持以“文”为魂,深挖文化底蕴,突出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此外,坚持“商”为支撑,激活传统文化的产业基因,赋予城市遗产业态活力。民国印钞厂老街区相继引入了隐居艺术酒店、张一白主题民宿等新业态入驻,展示现代人的新生活、新创意。同时,坚持“旅”为载体,依托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联动打造红岩村5A、WFC观景平台4A以及长江索道等一批星级景区,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错位布局业态,合理配置比例,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重庆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何浩 整理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