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故事荟 | 诗意山水 忠义之州【快来为忠县点赞】

04-15 18:37/上游新闻 张皓

06ad6b51cf00bb7f7eca7de8f72ff5ae.jpg

“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白居易曾赋诗《感春》赞美忠县。千年名邑,忠韵悠长。忠县,古代进出巴山蜀水的必经通道,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更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这座城,得唐太宗赐名。唐贞观八年置忠州,以感怀忠信为名。这座城,以忠为荣,名人辈出,巴蔓子、甘宁、秦良玉、罗广斌、马识途、杨骅……

图片1.png

三峡橘乡。

巴渝英雄第一人:巴蔓子

在重庆历史名人馆陈列的200位巴渝历史名人中,名列首位的是赫赫有名的断头将军——巴蔓子。出生在忠县的巴蔓子以“刎首留城、忠信两全”的壮举成为巴渝精神的图腾,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崇敬,堪称巴渝英雄第一人。

战国时期,巴国发生内乱,危在旦夕。

时巴国国力衰弱,巴王于是命驻守忠州的巴蔓子将军向楚国借兵,巴蔓子“请师于楚”。楚王道:“兵者,国之重器,不可轻易借人也。如果非要楚国派兵平乱,条件是割让巴国三座城池。”巴蔓子不得不答应“许以三城”。楚王又问:“将军承诺以何为凭?”巴蔓子慨然曰:“到时候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着数!”楚王遂答应出兵。内乱平息,楚使索城,巴蔓子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拔剑自刎,以授楚使。楚使只得捧着巴将军头颅回去复命。楚王听罢喟叹:“假使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忠义之将,要那几座城池又有何用呢!”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葬巴将军头颅。

巴蔓子“刎首留城、忠信两全”的英雄壮举,2300多年来在广袤的巴蜀、巴楚、巴渝大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巴蔓子刎首留城的精神,因“地边巴徼、意怀忠信”赐名“忠州”。

图片2.png

乌杨阙。

“忠义可嘉”女将军:秦良玉

在忠县,如果谁家新添了女婴,会对前来看望的亲戚朋友,骄傲地说上一句:家里添了位“女将”!“女将”这个充满豪情的称呼,来源于忠县女儿秦良玉,她凭借军功获得封侯的荣耀,是明朝以来唯一以王朝名将被记入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明朝末年,秦良玉出生在忠州城西秦家坝鸣玉溪一书香人家,家中兄妹4人,自幼随父兄读书。她常说:“要能执干戈,保国家,才是好汉。”秦良玉24岁时,嫁给了世袭石柱土司马千乘为妻,夫妻二人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队伍,被称为“白杆兵”。

秦良玉仪表娴雅,治军严谨,深受爱戴。在丈夫被诬陷入狱病死后,她含泪忍痛,以大义为重,代领其职。天启元年三月,清军包围沈阳、辽宁,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等在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与部下千余人战死沙场。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亲率三千将士前往,镇守榆关(今山海关)。“浑河血战”后,明熹宗封其为二品夫人、充都督同知总兵,亲书金匾“忠义可嘉”。

50年戎马生涯中,秦良玉历经平乱、抗清、抗击后金大小数百场战役,崇祯皇帝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郭沫若也作诗赞扬这位女中豪杰“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鬼斧神工的长江第一寨:石宝寨

乘船经过忠县城东石宝镇境内时,远远便可看见一块长约108米、宽约20米的巨石临江而立。此处因其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如玉印,古名玉印山。

“久闻传祚失国玺,谁知化着玉印峰。”相传玉印山乃女娲炼石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宝石,又称为“石宝”。据《四川通志》记载,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谭宏曾率军据此险要,安营扎寨,故名“石宝寨”。

石宝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最高的一座穿斗式全木质结构塔楼。石宝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6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塔楼有十二层,形状像宝塔,楼顶有四角飞翘,直冲云霄。在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淹至寨楼正门中央,石宝寨四面环水,成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江中盆景”。

石宝寨的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和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是那种让你看到后第一眼惊艳,若回眸顾盼更有新震惊,若再细细品咂,便是回味无穷的摄人心魄的大美,印证了“归来梦里十二阁,犹有金钗依栏杆”的美妙梦境。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唐文培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