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乡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今(11月28)日,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的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上,作为“重庆市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学校,重庆八中、忠县乌扬小学、合川区育才学校、梁平区实验小学等几所学校校长围绕“城乡学校劳动教育互融”进行了分享交流。
开设10余间劳作教室 学生体验多样化劳动
“作为一所坐落在大山怀抱的乡村学校,处处充满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大自然为我们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态课堂。”合川区育才学校校长何海洋说。
据介绍,学校结合孩子们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学校生活教育培养目标,系统构建了“认知+体验+创新”的劳动教育课程包,包含日常生活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农耕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习创造劳动等五个课程版块。
具体来说,日常生活劳动包含让学生学会洗脸、刷牙、梳头、整理书包等;家庭生活劳动让学生学会煮饭炒菜、洗衣叠被、养殖等;农耕生产劳动学会认识农具、栽种施肥、除草捉虫等;社会公益劳动让学生参与劳动产品义卖、义务导游等;学习创造劳动中,学生们则学会花样编织、创意手工等。
除了劳动课程,学校还开设了10余间劳作教室,让孩子们体验多样化的劳动。乡情陈列室可以系统了解和认识传统农耕农具;种子陈列培育室可以收集观察果蔬种子;刺绣室可以创造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学校还在校门外打造了30亩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研学基地”,开设了民俗文化园、菜园、花园、荷园、果园、养殖区等区域,满足孩子们不同劳动课程开发及实践体验。
打造劳动基地 让学生体验农活乐趣
在梁平区实验小学,同学们一年四季都能体验农活乐趣。校长吴世伟介绍,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园打造了180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分为香樟园、柳桉园、黄桷园、翠竹园和柚香园。
基地依山而建,春季学生上山赏花、踏春、写生,书写自然笔记;夏季除草、施肥、捉虫捕蝉,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秋季采柚品柚、创作柚子作品,分享劳动果实;冬天,学生与果农一道修枝剪叶,学习简单农技,体验农活乐趣。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学校面积大,花木繁盛,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校园日常保洁实行班级划片包干,早中晚及课间学生打扫、整理,让学生体会到美是劳动创造的。学生还全程参与果树管护,既能劳动,又长见识。
学校每年还开展自然笔记活动,让学生用文字、图片、绘画的方式,把参与劳动实践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每年还举办“柚精灵嘉年华”采摘活动,组织开展柚子艺术作品创作,交流劳动教育经验。此外,还举办爱农丰收节,运南瓜、剥花生、晒谷子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把农耕文化搬进课堂 培养劳动习惯
忠县乌扬小学校长赵定友介绍,忠县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大农村,许多农耕器材濒临灭绝。学校立足社会、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开发农耕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引领学生认识农耕工具,普及农耕文化知识。近年来,学校搜集了泥、石、竹、木、铁等300多个品种、3000余件的农耕工具,建立了融参观、学习、实践一体的农耕文化馆。
通过实物展示、图文演绎、教师讲解、学生习作等,让孩子接触、认识农耕器具,对农耕文化生活生产的历史演绎、发展变化、科技创新有初步认识。还把农耕文化搬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农耕工具,为此,学校还专门编印了《扬帆农耕》校本教材。
学校还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理。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同时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逢节假日,学校会布置同样的三个劳动实践作业,包含:你主动参与了哪些劳动?劳动有收获吗?家人是否认可?在周会课小组、班级交流,督促孩子参与高质量的劳动。
“劳动教育联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互学互鉴、城乡互动的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赵定友说,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可以享受劳动教育的专家资源,开展以项目、课程为依托的劳动实践教育,将有力地促进学校劳动教育水平提升。
名师名家引领 培育学生劳动观
重庆八中副校长付英介绍,学校建构了以序列课程、特色活动、主题实践等多样协同为一体的培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劳动教育入脑入心与践行见效。
学校通过主题开学典礼课程、主题班会课程等课程的体系化开发,在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的思维框架下,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如学校曾邀请中科院院士杨振宁走进学校做展示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通过名师名家的引领,培育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还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
学校还注重实践中的养成作用,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社区劳动、综合实践、研学交流四个项目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科学劳动观。如学校与沙坪坝平顶山敬老院等单位建立联系,学生定期参加志愿服务重建劳动素养。学校每年寒暑假开展国内外研学实践,通过重走丝绸之路、探访大国重器等研学项目,学生动手动脑,进一步构建包容自信的劳动价值观。
此外,学校通过家校共育、校企共育、校校共育等,学生从中获得劳动观念和成长。家校共育中,学校围绕劳动教育主题打造了家长主题班会,家长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为家庭布置亲子劳动作业,共做一道菜、共做一次家务等,在互动中实现劳动的家校共育。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秦健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