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9月26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畅谈了自己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体会以及西南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双一流”高校的关键
重庆日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对此,您有些什么体会?
张卫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新定位,强调了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为我们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学校党委常委会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我们认为,学校正处于深化综合改革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攻坚期,全校上下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努力在创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道路上写好“奋进之笔”。
因此,我们一定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基础性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重庆日报:那么,学校如何推进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张卫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蓝图,学校力争在2020年,在建的生物学学科部分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5年,有多个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到2050年,为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个规划蓝图,西南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人才强校的理念,大力实施“聚贤工程”和“英才工程”。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95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77人,约占专任教师的67%,有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76人次,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这是建设“双一流”的关键。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考核评价、薪酬分配政策。比如依托“聚贤工程”,我们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工作;依托“英才工程”,则强化育人机制,大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
为此,学校还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办法,营造不唯论文、不唯帽子的人才评价环境;建立健全多元灵活的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实施绩效工资和年薪相结合的薪酬分配方式;加大对高质量成果奖励力度,激励教师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拿出大成果。通过一系列切实措施,构建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向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迈进。
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重庆日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请问,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卫国: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示范学校,学校一直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体制上,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了师德建设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起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二级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在管理上,西南大学强化师德考核,出台了《西南大学建立健全师德长效机制实施细则》,每年至少组织1次师德主题宣传教育,系统讲解《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校通过树立、弘扬“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典范,培养“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比如每年教师节举行庆祝大会,表彰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举行留学回国教师专题培训、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师德教育专题活动。
如今,在西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希庭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李加纳“油菜教师团队”优秀教师团队、重庆市“最美教师”获得者高雪梅教授、中国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王稳地教授等,他们无一不师德高尚、身正为范,如“春风化雨般”潜心教书育人。
重庆日报: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西南大学有哪些创新的做法?
张卫国:学校把培养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比如在师德考核方面,我们在人才引进、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均实施师德“一票否决”;我们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畅通监督渠道。在年终考核时,通过学生评价、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年度考核中即被列为不合格。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审时,师德考核都被放在首位,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务(职称)的晋升和岗位聘用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的选培上均优先考虑。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未来教育家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重庆日报:在新时代如何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张卫国: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学校要紧密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全方位对接并服务“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聚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学校将围绕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农学、生态学等领域大力引育高层次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同时构建重大研发平台和高端研发机构,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和国际联合的创新研究,以更好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将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人文社科、农业科技等学科专业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等工作,当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排头兵。比如依托学校的乡村发展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等机构的力量,为重庆乡村振兴提供规划设计、战略咨询、技术指导与产品开发等智力支持。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总之,学校将秉承“特立西南”之精神,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开拓重庆发展新境界,贡献西大智慧和西大力量!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原标题: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