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丨因学致贫后,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重新走上富裕路
几年前,因为家中两个孩子上大学,高昂的学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并被政府纳入建卡贫困户予以帮扶。不过,这一切,在短短几年里得到彻底改变,去年,这个家庭各项收入超过10万元,顺利实现脱贫。今天,上游新闻记者带您走进忠县新生街道胜利村四组村民黄芳英一家的脱贫致富的故事。
黄芳英和丈夫周忠春今年都是48岁。几年前,周忠春在外地打工,从事室内粉刷工作,虽然每月有几千元收入,但除去各种开销,所剩不多。黄芳英在家务农和照顾几个孩子,一年下来,基本存不了钱。
2014年,他们的大女儿和二儿子同时考上大学,第一年的入学费用就超过了2万元,这可让夫妻俩着急了。这一切,村干部看在眼里,并将他们家作为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向上级申报。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后,在当年秋季开学前,两个孩子分别获得5000元的入学资助。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大学4年里,姐弟俩享受了多项帮扶政策。今年6月,他们顺利毕业,踏入社会。
“多亏了扶贫政策,否则,我们两个孩子也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学业。”黄芳英感激地说。
除了两个孩子的读书问题,还有一件事让黄芳英一家十分感动,那就是D级危房改造。
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后,根据D级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黄芳英家实现了“茅草屋变洋房”,一家人于2017年底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我觉得自己享受了很多扶贫政策,但不能一直这样被帮扶。要想脱贫致富,需要自己动手。”黄芳英经常这样想,也把这些想法告诉了丈夫周忠春。
在妻子的劝说下,周忠春于2016年底回到家乡找活儿干。一开始,习惯了在大城市务工的周忠春总觉得在外务工好,不仅工资高,而且不愁没活儿干。但他没想到,在家乡也能干得这么顺利:从2016年底开始,周忠春就一直在新生场和县城,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粉刷,月收入约5000元。
“在家里务工的好处真不少,不仅能照顾家里,而且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销,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周忠春介绍,他去年仅靠务工就收入6万多元。
丈夫的“活路”解决了,黄芳英还在思考自己做什么事情。2017年,胜利村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黄芳英把自家的几亩田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每年能获得土地流转金1000余元。自己不再种地后,她便在农业企业务工,从事除草、修枝、施肥等工作,平均月工资近2000元。
“在两个孩子读大学期间,我家还搞起了养殖业。2017年底,我饲养的两头肥猪和30只土鸡出栏,收入7000余元。”黄芳英兴奋地说。
不仅如此,黄芳英还利用农闲时间去给丈夫当帮手,每干一天就收入100多元,1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的额外收入。
“2017年,土地流转金、养殖收入、丈夫和自己的务工收入,总共加起来超过了10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黄芳英和记者算起了各种收入账,那份喜悦不言而喻。
更让黄芳英一家欣喜的是,刚大学毕业的两个孩子,找工作也比较顺利,目前已有几家大公司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我们还要再加一把劲,进一步增加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黄芳英说。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通讯员 王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