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支做“减法”
今年,重庆市级部门预算审减比例达到10.7%
民生保障、减税降费做“加法”
●今年,市级新增教育经费10亿元
●今年,新增10亿元专项用于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落实中央减征六税两费政策,企业和个人将减税36.6亿元
资料来源:市财政局
重庆日报消息,10亿元部门结转资金全部收回、一般性开支压减5%、“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种种举措,无不传递出重庆深入贯彻中央“过紧日子”精神,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群众过“好日子”的信心、决心和定力。
写好“抠门”与“舍得”大文章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家大力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宁可刀刃向内,割自己的肉,也要千方百计确保民生、让利于民。”市财政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政府日子到底过得紧不紧?有多紧?来看市财政局的介绍。
年初分钱的时候,政府就像“铁公鸡”一样对自己“一毛不拔”,市级部门预算审减比例达到10.7%,省下来的资金则用于教育、科技、社保、医疗等领域,从今年预算安排看,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均高出全市支出增幅。年中用钱的时候,既不再追加部门预算,更不追加“三公”经费,各种临时性、应急性支出,通过内部资金调剂解决,并且严格控制公务车辆、办公用房等设备设置建设。年底没有用完的钱,则严格执行“零结转”全部交回财政,由市委、市政府按照预算程序统筹调控。
事实上,党和政府对自己“抠”一点,企业和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对于重庆而言,政府过“紧日子”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勒紧裤腰带,而是算好大账。该负责人对重庆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地重庆后,企业和个人将会收到更多的减负“红包”,仅按中央授权的最大减征幅度50%减征小规模纳税人资源税等六税两费,就将减税36.6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会更加强劲,实体经济也将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该负责人表示:“政府减税降费的‘紧日子’,看起来好像是财政收入少了一大截,但实质上能够产生规模更大、更可观的‘放水养鱼’效应,更好地引导企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由此带来的生动局面,值得期待。”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提高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提高5元、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保,今年一系列民生政策将提标提质。
让教育托起重庆的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近些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9.6%,不断上升的数字,勾画出我市教育发展的轨迹,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反映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不断努力。
“中央提出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两个目标,我市已全部实现。”市财政局教科文处相关人士介绍,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增长了10.5%,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增长了8%。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必须把短板补起来、让弱项强起来,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市“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共新改扩建(改造)校舍完工377.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改造)运动场地完工455.4万平方米,52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5180所完全达到“20项底线要求”,占99.04%。
而在强弱项方面,我市持续提高一流学科补助标准,引进中科院大学等优质高校联合办学,建设一批新工科高校和大数据智能化二级学院。
为了让大众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今年,市级新增教育经费10亿元,计划用于四块:一是增资2亿元,落实中央“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的要求;二是增资1亿元,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校园安保;三是增资1亿元支持教育各项综合改革;四是在去年已追加5亿元的基础上再增资6亿元,实施“双一流”建设、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等重大项目。未来5年,我市还将投入60亿元实施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打造高能级的科技引擎
重庆辉腾能源公司董事长沈正华谈到政府支持科技研发时满脸笑容。作为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弱光地区高效太阳能光伏系统研发设计、销售和运营企业,辉腾能源在运营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资金不足是企业研发路上面临的最大难题。
他介绍,去年享受到50多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到了攻克新能源技术如何在低日照地区更好应用的技术难题上。
这只是我市加大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科研创新主体获得感的一个缩影。
今年对于科技创新,我市又通过压缩市区两级财政一般性支出,增加了10亿元的“真金白银”投入。
市财政局人士介绍,近三年全市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5.3%,但与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研发投入仍然不足,其强度依然低于全国2.13%的平均水平,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仍然有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只增不减,这是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继续把科技作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优化支出,调整结构,今年新增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补齐短板、加力缩小差距。
10亿元怎么用?市财政局介绍,将更加突出重点,采取投资补助、重大项目奖励、政府购买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追求财政资金最大使用效率和效益。
对企业,集中投入规模以上、能够转化为R&D经费的企业研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等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对高校,结合“双一流”的建设,将其增量向研发调整。对科研院所,立足项目承接能力,鼓励引导合作共建,争取更多中央科研项目支持。
可喜的是,有思考更有行动。我市现已启动2019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申报,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5G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8个领域布局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市财政、科技部门正在优化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创基金、研发准备金等财税金融政策,以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
政府开支做“减法”,民生保障、减税降费做“加法”,这“一加一减”,让市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加码,群众将迎来更多的好日子。
重庆日报记者 廖雪梅
原标题:重庆:政府“紧日子”换老百姓“好日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