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的分论坛上,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以专家身份,围绕分论坛主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新时代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出对策,发表意见。
建议重庆打造内陆经贸合作中心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构建重庆特色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对重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易小光说,重庆地处内陆,推动开放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能够起到标杆作用,使我们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的发展经验。第二是能够起到杠杆作用,中国有一句古话“四两拨千斤”。第三是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说能够帮我们原来封闭的经济体系转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针对重庆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这个问题,易小光给出了几点建议。他首先建议,要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构建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重庆应当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作用,拓展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高度、广度、深度。他建议重庆打造内陆的经贸合作中心,推动“陆海新通道”沿海海关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和国际物流数据交换共享,建设重庆国际物流运营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构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功能,打造辐射内陆、联系欧亚非的内陆经贸合作中心。
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易小光还建议,重庆应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的枢纽和节点,共建一批产业园区、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发展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在重庆果园港试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加大口岸的开放力度。
此外,重庆还应充分发挥装备及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及设备走出去。拓宽内外资的渠道和创新招商引资的模式,要促进外资、外商、外贸紧密的结合,共同服务于提升外向型经济的目标。
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竞争的新优势。完善开放性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谋划布局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依托国内开放平台,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共性合作,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培育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业态。
引入沿线国家新闻传媒机构设办事处
重庆对外贸易的水平也有很在提升空间。易小光表示,围绕国际市场的高端商品,重庆应搭建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新加工贸易新模式、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市场影响力,扩大重庆制造优质产品的出口,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在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为重点,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强化产教融合,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构建服务于高端产业的教育同盟。易小光说,这是强化创新要素的重要支撑。
此外,易小光还建议,重庆要在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上下功夫,建设“近悦远来”的模式。要吸引官方商务机构等来渝常驻,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闻传媒机构在重庆设立驻中国的办事处、代表处等机构,打造一批国际化会展及设施平台,支持“一带一路”国家联手会务、国家级及世界级展会落地。
同时,重庆还应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健全有利于构建开放体系的体制机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摄影 李化 实习生 黎盛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