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指定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集中观测点,开始接收确诊患者住院。
截至目前,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剑,已开着救护车转运确诊病人125名,其中35人为重症患者。
凌晨4点半,他守护着最后一名病人进入病区——
“没有家属,我就是家属”
2月4日23点,左岭卫生服务中心接到通知,即刻转运6名患者前往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我去。”张剑拦下同事,一头扎进夜幕中的120救护车。6名患者,其中3人为重症,平均年龄76岁,不仅需要人搀扶,还因呼吸困难需要吸氧。
次日凌晨1点,救护车到达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他架着其中两位重症患者,带着另外3名症状稍轻的患者,艰难上到C区9楼。随后,他迅速返身下楼,到救护车里接上80岁的张伯温老人,让老人靠在他肩上,一步步挪向病区。
送完病人,他并没有转身离开,而是和此前一样,继续陪着转诊患者在病区门口等待。“我是医生,有我在,病人就会安心些。”他说,这些患者多是重症,没办法自己办入院手续、甚至是上厕所。“没有家属,我就是他们的家属。”
把最后一名患者送进隔离病区,已经是凌晨4点半。
雾气模糊护目镜,有时他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
“背也要把病人背进病区”
2月8日凌晨1点,张剑接到一个特殊转运任务——将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尿毒症患者,转运至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
“他才37岁,往后的日子还长。”张剑二话没说,开着120急救车奔向左岭新城三社区,接上患者,于凌晨1点45分抵达医院。
此时,病重迷糊的患者小杨,连路也走不了。张剑将他扶上自己的背,背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往病区摸索。身心俱疲的张剑,大口喘着气努力不让病人掉下来,雾气模糊了护目镜,他有时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把病人背进病区。即使穿了防护服,他每次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病人剧烈咳嗽时,胸口的起伏。
到医院后,张剑立刻打电话联系办理入院手续。因病区满员,张剑楼上楼下辗转了多个楼层,打了无数求救电话,终于在医生和医院领导反复协调下,把小杨送进了病区。
望着小杨大口喘气的背影,他舒了一口气。“能透析,他就有救了。”张剑说,当你能给一个生命带来希望,就是背,也要把他背进病区。
过去25个凌晨,他为125名患者的生命“摆渡”——
“支撑我的,是党性”
“转运重症患者,其实并不是非要张主任亲自去做不可。”左岭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明霞说,由于转运工作一般在深夜11点多通知,转运零点开始,彻夜转运是常事。当时,该院隔离病区还有30张病床的住院患者,重症转运只是张主任每天千头万绪中的一项。
“他常常凌晨出去,快天亮才回来,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囫囵躺两个小时,7点多又开始布置一天的接诊救治工作,我们很担心他扛不住。”曾和张剑一起转运病人的中心副主任姚亮说,他这个人很犟,每次都坚持自己去,急救车一开就是25天。
“我驾照是A照,我开救护车,连司机都省了!我还是医生,路上患者如果有紧急状况,我也能应急。既然一个人能把这些事都做了,为什么要让更多人去冒险呢?”张剑疲惫地笑道。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协和医院西院区、省人民医院东院区……一个个凌晨,张剑将这些医院的病区跑了个遍。
“患者转运工作很复杂,并不是把人扔到医院就完了。很多医院的收治入口不好找,重症患者危在旦夕,他该跟谁联系,才能找到救他命的人?”张剑说,他曾转运一名74岁的喉癌晚期老人,送到指定医院已是凌晨3点半,但第二天老人还是去世了。“作为一个医生,最痛苦的是眼睁睁看着生命逝去的无力感。”他说,人活一世总要有信念,支撑我的,是党性,是无条件救人。“谁让他们叫我一声老班长呢?”
原标题:武汉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剑:乐做生命“摆渡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