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2024精神卫生宣传月·公益访谈08丨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杨长荣:深化内涵建设 守护精神健康
上游新闻2024-10-22 18:08

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杨长荣(右)/图源 彭杨森

“对于患者,我想说,你并不孤单,不要因为疾病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对于患者的家属,我想说,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保持耐心和信心,同时照顾好自己……”

近日,“重庆2024精神卫生宣传月上游新闻演播厅公益访谈暨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庆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寻找与展示活动”正式启动。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杨长荣做客上游新闻演播厅,分享了中心近年来在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开机仪式/图源 彭杨森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识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误解或偏见需要我们去打破?

杨长荣近年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已经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范畴,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当前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但相比一些精神卫生工作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社会精神卫生意识和知识普遍缺乏,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需要我们去打破。

首先,许多人仍然对精神健康问题持有污名化的态度,认为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是“疯子”或“不正常”,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危险的、不可控的。这种污名化和歧视会导致患者在寻求帮助时感到羞耻和恐惧。其实,许多精神疾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的,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这种偏见不仅存在于社会中,甚至在患者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导致患者被孤立,无法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治疗。

其次,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了解仍然不足,很多人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精神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这种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对患者的误解和不当的对待方式。也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是个人软弱或性格缺陷的表现,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精神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

此外,尽管现在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可以获取精神健康信息,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问题。错误的信息和谣言可能会加剧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误解和恐慌。相比于患者的精神问题,人们心底的误解与偏见,才是这个社会更严重的疾病。

主持人:那么九龙坡区精卫中心针对以上的不足,在近年来采取了哪些关键措施?成效如何?

杨长荣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85年,历经39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人文、和谐、精诚、专注”的院训,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特色性和先进性技术的临床应用,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2021年,是传统突破年。中心依托康复科室的建设,以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技术手段为支撑,拓展农场疗法、园艺疗法、工娱疗法等多维一体的综合康复模式。该模式突破了精神科病房全封闭式管理、患者活动空间受限的桎梏,将患者治疗、康养空间由病房扩展至户外,能够培养住院患者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2022年,是特色深化年。中心利用现有的市级医疗特色专科——老年精神康复科,完善安宁疗护试点病房设置,从疾病治疗、心理关爱、高质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探寻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医”“养”结合方式,提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晚年生活品质,至今已累计完成安宁疗护个案55例。

2023年,是发展提升年。中心通过标准化区县三级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引进VR、自然光照治疗等先进的精神疾病治疗设施设备,完善了精神专科设置、质控体系构架、人才梯队配置等,加强了心身睡眠科、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等亚专科的建设与运行,精神疾病诊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是内涵建设年。中心聚焦我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东西部不均、覆盖面不全的现状,强化与区教委、民政、残联等部门协作,打造区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精神康复指导中心,发挥区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精神专科联盟的积极作用,推进东部院区申建,切实发挥好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联防联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共建共治等方面的专业机构作用。

近三年,中心的编制床位从300张上升至500张,日均住院患者从600人左右上升至790余人。服务范围除了九龙坡区,还拓展到了高新区、大渡口区、两江新区等周边区县。

主持人青少年和老年人是特别需要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两个特定群体,那么中心又有哪些特别的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或服务?

杨长荣中心围绕青少年和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强化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区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设临床心理门诊、开通24小时公益心理服务热线,为辖区青少年、老年人有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构筑多方合作机制,实施“卫教融合”。今年5月,在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的指导下,建立《九龙坡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服务机制》,明确精神科医师包片联系学校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畅通转介绿色通道;推进“院社联动”,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养老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健康讲座,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助力老年人缓解自身压力,舒享晚年生活。

三是加强科研项目合作。中心会同区教委,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重医附一院,在辖区内4所中学开展为期3年的儿童青少年自然人群及抑郁障碍高危人群临床队列研究项目,覆盖儿童青少年4800余人;中心作为区爱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记忆包裹项目(北京韩红基金项目支持的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公益项目)的专家技术支持单位,长期为对口社区提供认知障碍老年人诊疗及心理疏导服务。

四是持续培养人才队伍。制定《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医师培训计划》,3年内培训10名专业心理医师,提升医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本土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人才队伍。

五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每月通过义诊、重大节假日等时机及互联网平台媒介作为宣传的契机和抓手,制作科普视频,开展义诊咨询。近两年,中心组织专业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到全区各中小学、各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00余场,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万余份。

主持人:对于正在经历精神疾病挑战的个人及其家庭,您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想说?

杨长荣对于患者我想说,首先,你并不孤单。精神疾病是可以被理解和治疗的,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都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其次,要相信自己有战胜疾病的力量。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韧性,你也不例外。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接受心理辅导,一步一步地朝着康复迈进。再者,不要因为疾病而否定自己的价值。精神疾病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它不能定义你是谁。你依然有着自己的优点、才能和梦想,在康复的过程中,去重新发现和发挥它们。

对于患者的家庭我想说,第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家人的关爱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力量。多倾听患者的感受,陪伴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第二,保持耐心和信心。精神疾病的康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相信随着治疗的进行和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好转。第三,照顾好自己。在关心患者的同时,家人也不能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最后,我想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共勉,精神医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医者付出心血去推动,才能让更多患病的人得到更合理有效的诊疗。未来的路布满荆棘,希望我们遇到阻碍与困难时,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与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一直以来对于全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全力付出,相信在中心的不断努力与发展中,能够助力更多精神障碍患者自力更生,早日回归社会。(资讯)

(文/李灵)

责编牟小容
Top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