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名选手来渝Pk火锅炒料 将火锅技能推向世界
谁是一流火锅炒料大师,来南滨路烟雨公园一决高低。11月9日,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火锅专项决赛在我市南滨路烟雨公园举行,227名参赛选手在底料炒制、兑锅、蘸料制作三大模块展开激烈角逐,为重庆市民献上了一道火锅盛宴。
国内外选手入渝参赛 年龄最小为18岁
热辣辣的底料、飞溅的牛油、一把三奈、八角、豆瓣酱、花椒等40余种调料,在铁锅中不停翻炒……今天上午,南滨路烟雨公园里,由由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委员会、南岸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火锅专项决赛正热火朝天的举行,227名参赛选手在底料炒制、兑锅、蘸料制作三大模块展开,比拼的鸳鸯火锅,炒料时间是120分钟。
“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比赛特别紧张。”来自捷克共和国的选手洋若望说,他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很喜欢吃重庆火锅,并对制作火锅很有兴趣,参赛前,还特地在巴倒烫世赛火锅项目集训基地进行了实操培训,学习火锅炒料。洋若望说,之所以报名参加比赛,就是想学习下重庆最有特色的美食制作,回家后,可以让父母、朋友都能品尝到地道的重庆美食。
此外,来自比利时的罗馨怡是重大二年级的学生,她觉得重庆火锅有很大的魅力,特别是底料的制作非常讲究,于是特意去学习底料的制作。“学习中我才发现底料制作好多程序,非常复杂,难怪重庆火锅这么好吃。”罗馨怡表示到。
来自北京的贾国强,做餐饮做了30余年,这次听说重庆要举行火锅大赛,特别报名参加,他表示,输赢不重要,主要是学习别人的经验。
他表示,要炒制麻辣鲜香、醇香至极的火锅一定要准备足够的调料,如醪糟、豆瓣酱、牛油、三奈八角、豆豉、花椒等多种调料,并有足够的炒制时间、掌握火候大小、才能让原料发挥最大香味。
据了解,首届中国火锅技能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产品”为主题。有来自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捷克、阿富汗、比利时4个国家,以及中国北京、上海、四川、辽宁、湖北、湖南、重庆等全国25个省区市的227名参赛选手,年龄从18岁到60岁。
获得一等奖将有1万元奖金
据悉,本次大赛设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一等奖 10000 元、二等奖 5000 元、三等奖 3000 元)。决赛第一名获得者且为职工身份的选手,由组委会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由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晋升技师资格,已具有技师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获得决赛第2至5名的选手由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
在选手展开激烈角逐“全国技术能手”的同时,市民也可以一饱眼福和口福。可现场观看高手们现场底料炒制、汤锅兑制、蘸碟制作、菜品制作、装盘呈现、宴席摆台等火锅制作全过程。
重庆火锅产业年产值上千亿
据市人力社保局发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火锅门店达到29951个,占全市餐饮行业的38%。重庆火锅全国加盟店超过14万家,年产值达到千级亿。重庆火锅从业人数(80万)占全国从业人数的1/6。
“作为中国火锅之都,首届中国火锅技能大赛当然要选择落户重庆,这既是对重庆火锅影响力的认可,亦是重庆火锅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有力见证。”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张景富表示,本次火锅技能大赛旨在推动火锅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水平,培育技能人才,向全世界传播重庆火锅品质和文化。
麻辣火锅见证“工匠精神”
麻辣鲜香的火锅底料是检验重庆火锅是否美味的标准。炒制这样的火锅底料全靠厨师多年积累下的“手上功夫”,以及对底料比例配方的专研。
比如炒制辣椒花椒的时间、使用什么品质的牛油、各类香辛料的配入比例等等,这些任何一个炒制过程中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火锅味道的关键因素。
所以,看似一锅简单的红汤,但其实个中复杂与难易程度只有真正的掌勺者才明白,没有对“工匠精神”的坚持,没有多年的炒制经验,无法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火锅。
“本次参赛的这些选手都是炒料高手,炒制经验都有20-30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届中国火锅技能大赛,是高水平的竞赛,通过竞技PK,可以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全国范围推动火锅职业技能发展。
据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介绍,火锅目前尚未列入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组委会正在积极争取把火锅和小面作为展示项目搬进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比赛的赛场周边设置火锅、小面展示区,准备先在国际赛场预预热。
同时,“我们计划借上海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个东道主之机,向世界技能组织申报把重庆火锅和小面项目列入世赛项目。
谢辛说,这是组委会的初心,也是中国技能的梦想,相信在广大火锅人的努力下,重庆火锅会很快登上世界舞台,将火锅技能推向世界,向世界输出“中国工匠””。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