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出现过5次创业浪潮,涌现出无数个优秀的民间创业范本,也出现过无数次令人遗憾的失败。出生于重庆的资深投资银行家、并购专家王世渝,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和分享者,将关于“创新”“创业”“创业”等与“创”相关的经验总结,分享给所有创业者。
关键词:创业模式
王世渝在将创业模式分为原创型、同质型、科技型、创意型、分拆型、市场型、关联型、资源型以及整合型,并将每个类型的特点、案例写于他的《创事记:致年轻创业者》一书中。希望以此启发创业者,让年轻创业者们能够找到规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型创业模式,该模式是原创型创业模式的一种,有带有强烈的技术特征,具有典型意义。
“科技型模式就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创业机会,科技型创业模式的本质在于科技。但技术成果如何从技术优势走向应用,走向公司产品和服务,走向成功的企业和品牌,是一个难题。”王世渝认为,科技型创业要考虑好用于创业的科技成果是不是有市场,技术成果到产品的生产技术是否成熟等问题。
同时,他强调创业者别高估了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因为成功的创业背后,科技仅是要素之一。
关于最常见、最频繁出现的同质型创业,王世渝指出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做到极致,尊重客观规律,差异化竞争等取胜。
关键词:商业模式
王世渝认为,商业模式是公司的心脏,就连摆地摊也是有商业模式。
他以从摆地摊做到上市公司的谭木匠举例,谭木匠把自己生产梳子作为核心商业模式和竞争力,每天琢磨怎么把梳子做好,多年坚持下来,就把简单的产品做到极致。
“商业模式需要设计。”王世渝在他的书里总结要领,首先是发现和挖掘需求,例如吧市场需求分为存量需求、增量需求等,把技术区分“有市场需求”和“无市场需求”。以此将需求进行充分分析,设计。
在他看来,在根据需求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需要理解满足这些需求的是什么样的产业形态,或产业领域,特别是传统领域要工业化,同时也要将其与新兴产业结合“比如现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传统产业链上,土地流转是金融行为,农业产业化引进,涉及全球食品企业的并购、投资、整合,再产生一系列新技术。”
关键词:盈利模式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创业的商业模式及其重要,但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就不能成立。
“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经常容易理解和设计,如生产制造、服务贸易,最基本的盈利原理就是提供产品、获得收益。”王世渝说,盈利模式不单要考虑盈利的财务模型和进行创业的财务分析,在分析创业行为时,一定要按照最低价格和可以想到的最高产品成本进行计算。除了价格和成本,企业还要安排好经营性现金流。
他指出,盈利模式和公司价值有关系,但很难根据盈利模式和盈利阶段来确定公司价值。
王世渝以区块链行业举例,区块链的形成又是一个应用平台和应用生态,其应用模式和盈利模式目前还不清晰,这时候盲目投资区块链公司,风险很大。
“很难说是先有盈利模式还是先有商业模式,但创业过程中,这两个模式是相互依存关系,在必要时一定要能调整。”王世渝补充道。
如此看来,好的商业模式绝对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延伸:年轻人该追求成为创业英雄还是打工皇帝?
创业和打工(职业经理)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传统价值观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说法,并以此鼓励创业行为。到了新世纪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财富积累的传统方式,几年前默默无闻的人,突然之间成为创业英雄,这让更多创业者加入创业洪流。
创业和打工到底怎么选呢?王世渝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一、人生规划不止两个选择
王世渝表示,如今中国开始缺乏敬业的打工者。不少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创业,把工作当成是创业的跳板。有的人打工一段时间就辞职创业,创业失败了又回来打工,再次失败再次回来打工,然后再次创业。生命不息,打工不止;打工不乏,创业不止。
他以自己举例,当年被动下海,离开体制内。即使像创业者一样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但他他还是打工者心态。因为他了解自己:勤奋工作能发挥所长,还不过多承受不熟悉的事务和责任、压力。
“我更像是一个游离在商人和学者之间的机会创造者和价值发现者,希望把这些价值和机会贡献给国家、社会和他人。”王世渝称,人生规划有很多种,不仅仅是打工皇帝和创业英雄这么简单。
二、如何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王世渝表示,每个人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定位,无论创业成功,还是打工成功,成为打工皇帝,每个人要思考如何成为最正确、最成功的自己,这个成功不是社会给你定义的成功帽子,而是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成功。
他认为,年轻创业者要好好思考是不是客观理性的创业者。“互联网时代,创业和打工已经不是非此即彼,创业不一定非要成为英雄,也不一定都要把富豪榜当成自己的目标。同样,打工也不一定非要成为CEO,职业经理人有很多岗位选择,很多职业经理人的行业、专业和职位都极具挑战性和职业魅力。”
在“定位自己”方面,他认同“父母可以早点发现孩子特长,再加以培养”的观点。对于正在纠结打工还是创业的年轻人,他把建议更多的给父母。
王世渝说:“今天这个年代,个人的成长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孩子们没来得及做的选择往往不是依靠他们自己,而是父母为他们创造了什么样的人生起点。”
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