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于海关的机构,它的名字叫“市舶使”
文史06-23 11:01:10
关注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始于唐,盛于宋,至明中晚期逐渐萎缩,到清朝时几乎就没它什么事了。当“市舶司”再次出现在国人眼中时,它有了一个很现代的名字叫海关。

市舶司是中国唐朝到明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1.jpg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唐王朝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个“市舶使”就是市舶司的前身。

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七月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青岛胶州)  、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初罢闽、浙市舶司,职归转运司。

元同宋制,元世祖时,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0年)罢。元仁宗弛禁,改立泉州、广州、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掌管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

明清两代反复海禁,但明朝依然在沿海各处设置有市舶提举司,掌海外各国朝贡市易之事。此后,市舶司制度逐渐被“一口通商”的政策取代。但相对来说,清朝的海禁比明朝更为严苛,因为明清两朝对海禁的理解并不一样,明朝的海禁很大程度上是防止倭患和白银外流,其方式相对来说更灵活,清朝则更多的是为了避免国人与西洋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包括文化、贸易等。

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唐、宋、元、明等朝代的海上贸易繁荣,如今,昔日的古港雄风已经不在,虽已成为过去,但在现存的市舶司遗址上,我们还是窥见了中国历经千余年的外贸史,仍可以看到过去的辉煌。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