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中国人十九世纪早期说的英语是什么样子?被称为“广州皮钦英语”

语情局2018-07-21 09:30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全世界大约70亿人和7000种语言中,约一半以上的人口只使用其中的23种语言。其中,有67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约超过10亿人。在亚洲,就有3.5亿人使用英语,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人口的总和。如今,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中国人也在不断增加。

△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那么,这样一种语言最开始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呢?局长今天就帮大家梳理了英语进入中国的简史。

1

广州皮钦英语

自15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崛起,海上贸易扩张。到19世纪,贸易船队及军舰直逼中国南方海关,急于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人与说英语的外国人打交道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时,英语作为一种并不被官方认可的民间贸易交流的语言,首先在南部港口广州一带使用。由于当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英汉混杂语,带有浓重的广州方言特色,被称之为“广州英语”,也叫“广州皮钦(pidgin)英语”。

其实,在英语进入中国之前,葡萄牙商人已经开始在澳门与中国人做生意,形成了澳门语与葡萄牙语混杂的商贸语言。后来,英国逐渐取代葡萄牙成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商业语言也开始向英语转换。

2

上海“洋泾浜英语”

鸦片战争之后,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海上贸易逐渐由广州向新的港口城市上海转移,逐渐兴起了以上海方言为主,夹杂着英文词汇的皮钦英语。由于该语言流行于外滩洋泾浜周边地区,又被称为“洋泾浜英语”。

直到现在,上海的日常用语中还有很多洋泾浜英语的影子:如“拿摩温”(No. One)、“枪势”(chance)、“瘪三”(beg say)、“嘎三壶”(gossip)、“窝塞”(worse)、“邋遢”(litter)等等。

△上海洋泾浜旧貌

3

京师同文馆

随着政治、外交、军事、贸易等对高标准英语的需要,一些专门教授英语的学校陆续在中国建立,如“京师同文馆”就是清朝政府官方办的第一个外语学校。当时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英语教学只强调理解英语,翻译公文、合约等。

△京师同文馆

清末德龄公主有一段英文演讲。德龄公主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精通多国语言。17岁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慈禧的翻译官。

4

新中国英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英语教育也受到重视,各大学基本都开设英语课。“文革”结束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一次把学习英语推到了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往英美国家派出大量留学生,重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如今,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功课了,中国的英语教育也已经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

看完这段英语进入中国的简史,有没有想要拿起课表好好学英语的冲动?没有的话,再看看名人是怎么说的吧。

语言的限制就是对我的世界的限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

掌握另一门语言,拥有第二个灵魂!

——查理曼大帝

不了解外语的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语言。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语言是灵魂的血肉,有了血肉,思想就可以奔跑,有了灵魂,语言才得以成长。

——奥利佛·文德尔·荷默斯

一种语言可以为人生开启一条走廊。两种语言则会使这条人生走廊的沿途上处处开启大门。

——弗兰克.史密斯

参考文献

胡银萍:《英语进入中国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安徽文学》2016年第1期。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